让每一位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晚年
健康中国 2021-10-16 22:30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擘画蓝图: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得安心、舒心,健康长寿、安享晚年。在社区智慧健康驿站,量血压、测血糖、心电图等检查一应俱全,附有详细解读和健康建议的体检报告自动生成;在老年医学科一站式综合门诊,医师、药师、营养技师共同出诊,提供老年综合评估、术前综合评估、多种慢性疾病综合管理等多项服务……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老龄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民法典和公共文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门法律增加涉老条款,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重大政策文件。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大力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老龄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病有所医:健康支持体系加快建设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快、压力大,必须科学谋划、综合应对。

“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强老年健康相关科学研究,通过财政科技计划支持老年健康相关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老年健康适宜技术研发与推广;引导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药学、护理、康复、心理、安宁疗护等专业和课程,开展学历教育。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642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院510个。

“短短几年,老年医学在我国从新兴概念演变为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向院外医疗服务延伸。”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晓红表示,老年医学科正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向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综合模式,摒弃专科碎片化的医疗。诊疗过程更关注和尊重患者意愿,更凸显和发挥专科内涵,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老年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通过全程、连续性整合医护服务,满足老年人生命历程中的多重需求。

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水平,各地广泛开展老年健康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老年健康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被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为1.27亿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自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围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6个环节,努力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老有所养:医养结合服务向纵深发展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149亿元,支持面向特困老年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安排50亿元,在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普惠型养老城企联动行动,安排37亿元,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和医养结合设施建设。各级社会福利事业彩票公益金的5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达821万张。

“养老服务体系深度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社会力量参与逐步活跃,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逐步增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指出,近年来,养老服务体系结构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举办主体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变。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聚焦医养结合发展中的难点堵点,以更实举措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协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深化医改等工作协调部署推进,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医养衔接,进一步做实医养签约合作,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服务,加强信息化支撑,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共有7.8万对;两证齐全(指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备案,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共约6100家,其中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约3900家,开展养老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约2200家。三是强化有效供给,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转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发展健康旅游、旅居养老等康养新业态。

“实践证明,医养结合在我国开局是良好的,起步是稳健的,为今后走深走实奠定了良好基础。”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教授表示,各地积极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围绕如何有效、合理筹资和支付开展有益探索,形成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存量增量并用,深度融合发展;注重卫生、社保、民政等多个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广泛参与,在发展目标、实践模式、推进措施和扶持政策方面逐渐形成清晰的顶层设计;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方位培养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形成包括老年医学方向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理人员及专业管理人员在内的人力资源体系,实现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老有所依: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2016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从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出发,尽快提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举措。要厘清政府、企业、个人责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精算和服务能力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要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推动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程,提高制度覆盖面,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十三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出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办法,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此外,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左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门诊费用跨省结算等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至49个城市,在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以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为例,截至2020年11月,全县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已达15家,全县参保人数为38万人,累计3360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金累计支出2790万元,其中为贫困失能群众减少费用1136万元。

老有所乐:孝老敬老氛围愈发浓厚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十三五”时期,老年宜居环境更加优化。适老化改造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老年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组织无障碍环境市县村创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检查。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稳步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点)达8万多个,注册学员达1400多万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免费向老年人开放。

老年人更积极融入社会。持续开展“银龄行动”“银龄讲学”等活动,大批老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科技扶贫工作,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截至目前,全国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600多万。

老年人权益保障不断加强。老年人监护纳入《民法典》。加强老年维权和法律援助,开展老年人消费维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系列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广泛开展,每年举办“敬老月”活动。实施中华孝老爱亲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老有所享:数字红利广泛惠及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出台20项具体的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2020年年底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提出利用3年的时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老化的改造和升级,切实增强老年人在信息社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多地医疗机构以智能技术解就医困扰。在北京市普仁医院门诊入口,面向立式健康宝核验测温一体机屏幕,插入医保卡,身份信息、健康码状态和实时体温随即显示,用不惯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如释重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量最大的皮肤科,技术升级后的叫号系统可自动识别患者年龄,对70岁及以上老年人实行优先排号,老年人排队等候时间显著缩短;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智慧药房实现市内免费配药到家,老年人再不必因排队取药耗时耗力。

内容:健康报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 郭蕾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用心用情用力托举老年人“幸福生活”
光明日报 2024-10-31
农村老年人,何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民生周刊 2024-10-23
智慧养老让老年人享受更高品质生活
光明日报 2024-10-11
以更多暖心实招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光明日报 2024-09-23
让失能老年人获得更高水平照护
人民日报 2024-09-11
北京海淀区成立医养联合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5
北京召开2024年老龄健康工作会 今年老龄工作有这些重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