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济南黄河隧道,万里黄河第一隧,以前怎么不挖?
地图帝 2021-10-19 09:00

近日,济南黄河隧道建成通车,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它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黄河隧道。

济南黄河隧道,全称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工程,2017年11月28日工程奠基,2021年9月29日正式通车,整个工程历时三年半。整个隧道工程全长4760米,其中隧道长3890米,有2519.2米是采用盾构隧道形式从黄河下面54米深处穿越黄河。

隧道为双管双层,外径15.2米,大约相当于4-5层楼那么高。上层跑汽车,双向六车道,最快5分钟可过黄河;下层预留给轨道交通,以后跑地铁。

大家都知道,长江早就有了过江隧道,如武汉长江隧道、上海长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等等,至今已共有17条隧道穿过长江底部,另外芜湖、南京、重庆还有4条在建。

济南黄河隧道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国内直径最大的公轨合建隧道,还是黄河流域最大直径的隧道,最关键的是首次穿越地上悬河黄河。这代表国人渡黄河的方式转变,由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

以往渡过黄河大都是通过桥梁,但是在古代相当长时期内,桥梁建造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在宽广的黄河上修桥并不是容易的事,没有那种带桥墩桥洞的大桥。更多的是通过摆渡从渡口过黄河,专门有人以运送人们过河为生,叫梢公。

古代民间小规模渡黄河,在黄河中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地,主要是靠羊皮筏子作为渡河和运输的工具。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河面较宽,水流相对平缓,主要靠木船摆渡。

如果大规模行军渡黄河的话,靠羊皮筏子和木船就不够了,只能通过在河面修建浮桥。先在河面上船只并排放置,用绳索固定,再铺上木板,就成了浮桥。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就曾在蒲津渡(今山西永济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建造浮桥,史料记载黄河第一座永久性浮桥建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唐代修建蒲津浮桥时,铸造黄河铁牛来稳固浮桥,因唐朝开元年间铸造,亦称开元铁牛,也称镇河铁牛。

西晋时,名将杜预在洛阳北面的孟津渡口修建孟津浮桥(亦称河阳桥)。明朝时,在黄河上修建有著名的镇远浮桥。兰州黄河铁桥建成于1909年,它的的前身就是镇远浮桥。

另一种大规模渡过黄河的方式就是等待河水结冰,我国古代曾经历过数次小冰期,北方气温很低,黄河可以封冻,足以承受人们通过冰面过河。黄河附近有不少战争就是在黄河结冰时渡河发起攻击的,如南北朝时期元嘉北伐。

元嘉七年(430年),刘宋第一次北伐,一开始势如破竹,魏军退守黄河以北,趁黄河封冻发动反击,重创刘宋主力。明末,高迎祥、李自成也是趁河水结冰,渡过黄河的。

近现代随着桥梁技术及钢铁生产技术的进步,在黄河之上架桥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但是穿黄隧道却不容易。黄河的长度和长江相差并不是很多,但是2017年以前一直没有穿越黄河的隧道,济南黄河隧道是首次。有人可能会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是在河南郑州有穿黄工程吗?确实没错,不过那是用来走水的,一般叫隧洞。

黄河一直没有隧道,是因为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泥沙淤积严重,中下游河段的河床随着泥沙淤积越来越高,成为地上悬河。河床底下土体虽然容易挖,但不如岩石那么稳定,弄不好就容易坍塌。在这样的河床底下开挖隧道,其难度与风险比在长江底下挖隧道要高得多,需要慎之又慎。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