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短视频是这个时代的绝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18 10:38

艺术家陈传兴有一个乍听起来很奇怪的说法:抖音是这个时代的绝句。

他说:我们都知道绝句,就是(比如)最简单五言绝句,等于20个字,那是唐诗的一个特殊形式。抖音采用影音媒体的形式,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把自己的情感、最想表达的事物传递出来,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绝句?

实际上,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抖音和绝句的类比也有合理的依据。因为中国古诗确实经历过一段由长变短的演化历程,而且主要是由大众传播的规律推动的。

在我们公认的古诗盛期——唐代,像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最为同行称道的,其实是考验功力的长诗,而非一眼可见灵光的律诗或绝句。但凭借以传诵为主的传播模式,到一般大众中间,诗歌为人所熟知的,也就是十多个字组成的金句了。

古代诗人写了新作,时常会贴到驿站附近的墙上供人欣赏

传播影响着口碑,也就间接扭动了诗歌的演变。既然无论长短,为人所记住的都往往只有几句,那何不从一开始就选择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减少诗歌意旨在传播中的损耗呢?

结果,越晚近的格律诗人,越倾向于短诗。明代以降,人们从小学习的、喜爱的、模仿习作的,绝大多数都是绝句之类短诗。诗人们的精力聚焦于如何在几十个字内挥洒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并留下佳句以图千古传诵,很少再突破这个界限去拥抱自由激扬的长诗。

由长变短的过程中,有没有人感叹过这是屈服于流俗,是专业追随了业余,是诗歌价值的流失呢?大概也是有的,但最终人们的创作还是遵从了客观的传播规律。

今天,绝句被人们经典化地珍视起来,奉作艺术瑰宝,仿佛它起初就是最优美的诗歌创作形式。相比之下,“这个时代的绝句”——短视频,通常却遭到舆论鄙视,甚至有言论称,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有害无益,是当代电子鸦片。

可惜,无论这些人作何感想,一个事实都在他们不知不觉间发生:互联网普及以来,视频就在越变越短,这是客观传播规律的大势所趋,不会因为有人不喜欢就停止。

短视频的流行,跟绝句后来居上,有相似的道理,也有不同的地方。

互联网的特征,在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选择,让万千用户更热衷快速翻阅,他们只把专注留给最精确扎中他们兴趣的对象,剩下的绝大多数内容,只会花很短时间浏览——判断它是否值得一看。

有一种广为流行的说法,称互联网让人类注意力缩得比金鱼还短,但这其实是双重谣言,并没有任何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缩短,金鱼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忘事

对在线视频巨头YouTube 观看数据的研究显示:只有5%的观众会在1分钟之内就关掉一个他们打开的视频,但一旦时间放宽到2分钟内,那就有60%的观众都关掉了视频。

在这个前提下,视频制作者该怎样调整他的作品长度?

如果他试图面面俱到地讲述一个事物,最后把视频做到了15~20分钟,收获的结果是99%的观众在5分钟内关闭视频——而他最想传达的信息在第6分钟出现,这显然是一个失败。

合理的选择是:在观众离开前就表达清楚最关键的东西,要么是一上来就直奔这个要点,要么尽可能精简内容、长话短说。无论选择哪种,他都会意识到他的视频没必要做那么长,几分钟之内讲完问题,表达和互动的效果都更好。

1.jpg

此外,短视频还更能吸引人分享,这一点从逻辑上不难理解,一般人总是在看完一个视频后才会想要分享它。而分享视频的主力平台——社交网络的浏览模式也助长了短视频的优势——人们在这类平台会更加习惯于短平快的信息,Facebook用户看视频的平均浏览时长只有18秒,他们分享最多的则是30秒到1分钟长度的视频。

更便于传达信息,更能够获得传播,两大比较优势推动着互联网视频短胜长汰的自然演化。早在2015年,澳大利亚顶尖的内容营销公司AZoNetwork就总结道:“视频正在变短!”他们不光发现知名的互联网视频制作者正缩短作品的时长,还发现那些千万播放量的爆款几乎总是时长三分钟之内的短视频。

那时候,像抖音这样的专门短视频平台都还没上线,短视频就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大势所趋。

当然,这一趋势对各种类别的视频作用有强有弱。正如前面所述,制作者之所以要收缩自己作品的时长,主要是为了向观众完整地传达信息。如果一个视频的目的就是供人娱乐,纯粹的娱乐,那你爱看到哪里关掉,制作者都没有太大损失。

越是为传播信息服务的视频,越有必要缩短自己。人们最早见到连环接踵的短视频,远在智能手机发明之前,它们是电视上播放的广告,每一个都只有十多秒。全世界广告商不约而同地形成了这样的套路,没有任何一家觉得:这类十几秒的视频,会让人注意力涣散,大脑空白,记不住任何东西。

很多人都曾有在电视广告时间不停换台的爱好,制作广告的人一定也知道这一点

你记住了广告,对广告商极有意义,你本人恐怕会认为价值不大。不过,还记得只有电视的时代,知识类节目是什么样子吗?它们是只在科学或教育频道播放的,节奏缓慢的纪录片,或者某位特级教师干巴巴的讲课,大家都说它们是电视台最有益处的节目,可没有几个人真爱看。

视频网站普及后,它们才跟进传播规律,做出了脱胎换骨的改变。片长大幅度缩减,节奏调快,同时以讨人喜爱的动画或吸引眼球的视听来辅助讲解;画面上不引人注目的,则有意贴近现实热点,回答当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改造后,知识类节目摆脱了曲高和寡的困境,开始有希望成为爆款,某老师讲课讲成网红也不再是新闻。连以往的经典,也在今天的新形式里获得了更好的传播:百家讲坛很多主讲人入驻抖音,用简短的语言解释鲜明的观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开了公众号,首先也是用一段1分37秒的视频来介绍自己。

而且,如果你对比过十多年前互联网初期和今天的同款知识类视频,也会发现它们一直在缩短时长、精炼语言,且更加专门地服务于知识本身。同样被称作“罗老师”,罗永浩老师为人们记住的是他东拉西扯,罗翔老师为人们记住的却是一个个法律知识点。

视频变短是大势所趋,但知识传播因此得益。短视频愈加流行的今天,也正是知识类节目最好的时代,通过向短视频的特征靠拢,它们最大化地实现了传播知识的价值。对于那些口口声声以“电子鸦片”批判短视频的人来说,这样的事实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

文/钟灵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潘洪其

相关阅读
清华副教授抖音“出圈”,短视频助力知识“破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9
5年之间,短视频用户规模是如何突破10亿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11
记录生活的短视频受著作权法保护吗?北京知产法院作解答
人民法院报 2022-08-27
传承千年的风雅,还能“抖”起来吗?
团结湖参考 2022-06-22
国民阅读经典《唐诗三百首》迎来短视频版 叶嘉莹领衔讲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2
科普短视频多短才适宜
光明日报 2022-04-27
算法新规蝴蝶效应:短视频告别“快抖”时代
经济观察报 2021-08-31
短视频二剪为何屡禁不止
北京商报 2021-08-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