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要求后 省委书记、省长多了一个新身份
北京头条政知道 2021-08-11 20:36

8月10日,“青海省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西宁召开。

这次会议意味着,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青海已经成立了省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官方披露,这个小组实行的是“双组长制”,组长为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省长信长星。

王建军 资料图

信长星 资料图

剑指金融风险

根据青海官方披露,“青海省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除了组长之外,还有至少4位副组长,分别是:

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于丛乐;

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王黎明;

青海省副省长刘超;

青海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宏亚。

需要说明的是,防范化解风险并非青海省一地的事情。在青海之前,多位地方的省级党政一把手曾以“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部署过任务。

比如,2019年4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等都主持召开“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刘奇、李希都是“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再比如,今年4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曾以“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部署任务。

上述重大风险,不仅仅指的是金融,还有经济、科技、社会、对外工作等领域重大风险。

青海的这个小组,虽然也是要化解风险,但剑指“财政金融风险”。

除了青海之外,内蒙古也成立了一个金融风险防范小组,全称为——“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放在了“政府债务”,组长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

中央政治局会议两度提要求

财政金融风险处置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是中央提出的要求。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召开会议,当时的会议提到,“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这是一个新提法。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了这一问题,“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郑春荣告诉《第一财经》,近些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尤其是受贸易战、疫情冲击,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有所加大。

“因此当前非常有必要建立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而且中央要求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这意味着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地方不能以社会稳定为由倒逼中央政府救助”。

那财政金融风险主要有哪些?上述媒体分析称:

当前财政风险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防范比较突出。防范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风险也是财政工作一大重点。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财政对社保投入越来越大,未来财政风险不容小觑。

在金融风险中,当前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一大工作重点。债券市场上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也较大。银行业不良资产、影子银行、金融违法犯罪等风险也是近些年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一个背景是,在近年的探索中,地方形成了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地方政府牵头的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今年7月的一则报道中提到,前一机制在31个省份均已成立且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机制,但后者机制尚不明晰。

上述媒体分析,去年一些大型企业的违约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显示相关机制的欠缺,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新机制可能着眼于解决相关问题。

管住人:事都是人做的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今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到青海考察,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省长信长星陪同。

在那次考察时,习近平曾提到这么一段话:

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政治责任,统筹抓好财政、税收、审计等工作,严肃财经纪律,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严格执行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从政治的高度看经济,从经济的角度看政治”,在8月10日的会议上,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说,始终保持清醒和理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构建好财政金融安全网。

王建军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知识和政策的学习,学懂弄通财政金融的事理和道理,按财政金融政策办事,不触碰底线,不擅自妄为,不任性用权,做财政金融工作的行家里手和清醒人明白人。

尊重和把握财政金融的运行规律;

立足财政收支平衡来兜底“三保”;

着眼金融存贷款比例适当来确保流通;

围绕“风从哪里来、险在何处生、找准风险点”来守住底线。

王建军说,要把管住人放在防范化解风险的首位,事都是人做的,人都是做事的,人对了事就对了,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高招和先手就是强化监管,切实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的防火墙。

信长星说,要标本兼治、“精准拆弹”、动态管理,扛牢风险管理责任,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制度保障,严肃财经纪律,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资料 | 青海日报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罗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