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双减”工作,需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北京青年报 2021-07-25 07:45

VCG111336654987.jpg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是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最严的监管。“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双减”工作,必须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包括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需要疏堵结合,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彻底取缔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得到不少网友点赞。取缔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听上去很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复杂。保守估计,我国校外培训业的产值达到8000亿,如果全面取缔,数量庞大的从业人员就业将受到重大影响。此外,还应分析家长对校外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如果对这部分需求不进行有效疏导,那么取缔合法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后,校外教育培训会转到地下,引发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因此,从严监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校外教育培训乱象,需要全社会创设以下条件:

首先,学校教育和社区要更多履行教育职责。我国给中小学生减负,曾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这是片面强调校内减负的结果。学生三点半放学后必须离开校园,这不但增加部分不能按时接孩子家长的负担,还导致校外托管机构火爆。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给放学后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可引导家长减少对校外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实现给学生、家长减负——学生可在学校内就完成作业,并参加课后兴趣活动,拓展自己的兴趣。

每年寒暑假,都存在部分双职工家长因无法照顾孩子而无奈将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现象。如果在寒暑假中,社区、街道能给孩子提供规范、安全的活动去处,那么家长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其次,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一些家长缺乏维权意识,盲目轻信机构宣传,甚至积极配合机构的违规经营。如果家长不提高维权意识,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即便监管部门从严监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乱象还会继续存在。毕竟,依靠监管部门的力量,不可能对所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管。如果单纯依靠监管部门,只能进行事后调查追责。

再次,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唯学历论。当前,我国社会存在“学历高消费”现象,不少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时,片面强调高学历,加剧了社会的名校情结。我国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后,全社会应该从重学历转向重能力。否则,家长都希望孩子获得高学历,必然导致教育严重内卷化,也就难以消除教育焦虑。我国存在的校外教育培训热,是群体性教育焦虑的表现,从根本上治理校外教育培训热,就要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从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按照《方案》要求,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氛围,对于做好“双减”工作至关重要。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