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破解小品种药“药荒”,保障须做细做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8 15:16

近期,氨苯砜片等几种廉价药出现断货,廉价救命药“药荒”现象再次受到社会关注。“新华视点”记者在上海、云南、浙江、四川等地调研发现,尽管相关部门成立了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一些廉价药、“孤儿药”被列入国家短缺药品清单,但由于一些措施未能真正落地,企业生产仍动力不足。

小品种药供应容易发生短缺,其根源还在“小众”上,即需求量不大,对生产的刺激有限,特别是一些非专利的小品种药,虽然不少药企都可以生产,却没有足够吸引力,在市场自我调节的情况下,往往只有零散的少数企业少量地生产,而一旦出现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冲击,就可能出现停产断供,表现出先天的脆弱性。同时,因为“小众”,反映在流通上很容易出现竞争性的失灵,药品可能垄断囤积,人为制造断供的紧张,成为价格博弈的手段,其中也包括上游原料药的垄断。

正因如此,小品种药的供应,不能完全放任市场调节,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干预,包括扶持、管理与保护,建立区别于“大众”药品供应的保障机制。为解决廉价救命药“药荒”困境,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措施。2017年6月,国家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合理布局监测哨点,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实施定点生产等重点任务措施。2018年2月,国家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的通知》;2018年7月,我国首个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成立。廉价短缺药供应保障基本建立机制。

当然,小品种药的保障难点在“稳产”,让药企有订单能盈利,才可能实行可持续的供应输出。虽然,小品种药和短缺药实行集中生产,优化了行业品类的生产布局,解决谁都能吃但谁都吃不饱的问题,却未必能够获得稳定够量的订单,同时,也不足以应对原料药供应价格波动对生产供应的挤压。此外,尽管建立了保障联合体作为对接集中生产与用药需求的枢纽,但由于小品种药的需求“零散”,信息严重不对称,不能及时将短缺的信息向上游反馈,同时,由于市场流通复杂、渠道分散,还可能出现药品流通过程的囤积与堵塞。

破解小品种药“药荒”,保障在现有基础上,还须进一步做细做实。一方面加大小品种药生产的扶持力度,严格生产所需原料药的监管,保持原料药价格稳定,对企业生产环保改造给予补贴,帮助降低成本,将小品种药逐步扩类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建立采购价格动态调节机制,保证小品种药生产赢利稳定。另一方面针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及罕见病用药,制定出明细清单,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这些药品的储备制度,由专门机构向药企或保障联合体“订单生产”,同时负责这些药品储备、调拨与供应。

文/木须虫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