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将至,回收利用亟需布局
华夏时报 2021-06-22 14:00 阅读量:16982

“按照电池寿命8年左右来算,到2025年左右,我国将会迎来动力电池退役的高峰,国内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会有42万吨动力电池需要回收。但我国动力储能电池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体系还不健全,相关的电池回收标准和产业链也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都需要做好先手布局。”这是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日前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讲话。

从徐和谊的讲话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已经成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一些汽车企业也开始布局,将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提上日程。

6月18日,宝马宣布,将通过深化与专业的电池运输和电池回收伙伴的合作,在中国建立完善的经销商高压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流程。

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约78万吨

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老牌车企,均在发力新能源汽车。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36万辆,截至2021年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51万辆。2021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95.0万辆,同比增长2.2倍。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7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1.6倍。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电池回收成为重要问题。因为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不健全,专业的回收机构也相对缺乏,2018年至今,共27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所以,目前大部分退役电池都流入没有专业电池分解设备的拆车厂及小作坊,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及环保风险。

众所周知,废旧电池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据业内专家介绍,20克质量的手机电池就可致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约50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含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在空气环境中容易水解产生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

为保障电池回收,工信部2018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2021年3月5日,“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首次出现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4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将加快审查或者起草《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修订)等8个项目。

徐和谊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下一个阶段的重点和新的增长极。

多方行动,探索可行方案

从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速度就可以预测,动力电池回收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3亿元左右。到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或将超400亿元。

但对于部分车企及电池厂商而言,回收电池其实是一个负担,因为梯次利用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众多车企并不愿意回收退役电池。因此,有业界专家建议,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要强化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制。

6月18日,宝马表示,将通过深化与专业的电池运输和电池回收伙伴的合作,在中国建立完善的经销商高压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流程。这一流程由经销商回收高压电池开始,物流供应商将这些电池运送到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评估。根据这些电池的不同状态,鉴定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这些电池用作电力储存,或者安装在沈阳工厂的叉车上继续使用,亦或是专业公司进行拆解后由原材料公司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再利用。

对于动力电池的运输,宝马选择与中远海运空运这样的专业机构合作,避免不当运输产生的二次污染。同时,宝马还在开发更多电池梯次利用的场景。如,与经销商端合作打造充光储一体能源示范站,未来计划在能源示范站的储能设备上使用宝马退役电池。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退役电池的回收利用方面,宝马的这一举措无疑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巨大的影响力。

而在自主品牌车企中,吉利汽车也已开始行动。早在 2018年10月,吉利集团与杉杉股份、紫金矿业出资组建了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福建常青)。福建常青官方网站称,该公司是电池回收、前驱体制造为一体的合资企业。福建常青将回收吉利汽车等使用或报废用的动力电池,拆解后分离出贵重的金属盐,比如钴盐,再生产为三元前驱体,供给吉利汽车旗下的电池工厂。

不难看出,目前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还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政府、企业等也都在努力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一些创新模式也为电池的统一回收及管理工作做了前期准备。比如上汽、蔚来等运营的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换电模式让动力电池的集中管理变得更容易,同时也为电池的集中回收建立了通畅的渠道,梯次利用的模式也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在换电模式的加持下,动力电池回收也会变得容易。

“在过去的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可能更关注汽车的产销量多,越多越好;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更需要关注汽车由生产、使用到最终报废回收碳排放的少,越少越好,从多到少的观念转变,是中国汽车产业开新局。”徐和谊表示。

编辑/温冲

相关阅读
严格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
人民日报 2024-10-16
动力电池回收重在建立标准体系
经济日报 2024-05-29
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之旅
人民日报 2024-04-16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动力电池回收赛道
中国证券报 2024-03-24
新能源车“备战”动力电池“退役潮”
经济参考报 2023-02-24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按下“快进键”
光明日报 2022-10-01
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来袭:回收产业链规范发展待破局
证券时报 2022-09-28
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来袭 回收产业链规范发展待破局
证券时报 2022-09-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