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八天每晚只睡俩小时 扫黑民警“舍小家”撑起身后千万家
齐鲁晚报 2021-06-11 14:48

全市案件类警情连年下降、降幅达42.6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提升、2020年达98.68%……6月9日,全省扫黑除恶总结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潍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作为先进集体受到表彰,支队长范海作为代表发言。面对沉甸甸的嘉奖,奋战在专项斗争一线的潍坊市扫黑除恶民警感慨良多、斗志昂扬。三年来,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全市扫黑除恶攻坚行动取得了显著战果。

办案民警多次受到恐吓:出来弄死你

潍坊北部海域是渤海湾的一部分,这里盛产一种名为“海肠”的海产品。以王某为首的犯罪集团盘踞在此,影响了当地的海洋渔业发展。王某团伙采取威胁辱骂、强行搜查等方式,对进入其控制海域的渔船严加“管理”,对海肠生产、销售形成控制。

在开展侦查工作前,办案民警们预料到这将会是一场“硬仗”。但当侦查工作全面展开时,却发现他们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得要大多。

沿海渔民对王某敢怒而不敢言。“我们进行走访调查时,渔民一听到王某的名字转身就走。”据潍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办案民警回忆,王某及其手下气焰十分嚣张,案件刚开始进行,有关部门便收到了大量关于办案民警的“举报信”,对于参与调查民警也多次恐吓,并宣称“只要不是死刑,出来我就弄死你”。

面对王某团伙的嚣张气焰,办案民警无惧无畏、心坚如铁。经过7个月的侦查和较量,一举将主犯王某及骨干成员抓获归案,王某判处有期徒刑25年,群众拍手称快。

邀请省部专家学习外地经验 一举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

近年来,一种披着民间借贷外衣的新型犯罪“套路贷”开始滋生。“这类犯罪,嫌疑人往往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名义进行宣传,以低息、无需抵押担保为诱饵诱使被害人借款。”刑警支队民警介绍,这些团伙继而以“保证金”“服务费”“手续费”等借口欺骗借款人签署阴阳合同、虚高借款合同,使用各种理由认定借款人单方违约并强令偿还虚高借款。

近年,曹某某网络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形成了以他为领导者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慑于该组织淫威,有的被害人有家不敢回,有的背井离乡谋生。

面对这一新型犯罪形式,刑警支队民警通过邀请省部专家授课、政法单位会商研判、学习外地经验等方式,逐步掌握该组织的组织架构和犯罪证据。最终一举摧毁了这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潍坊市的建筑领域和民间借贷领域引起了极大震动。

为了高效率加班 连着八天每晚只睡俩小时

为了海晏河清,潍坊全市扫黑除恶民警疾恶如仇、满腔赤诚。为侦破一起利用网络实施黑恶犯罪的团伙,刑警支队民警行程15万公里,走遍全国23个省市,取证3900份,抓获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有的民警连续多天办案到深夜,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有的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发生车祸,身体多处骨折,到医院简单治疗后,打着石膏又回到工作岗位上;有的民警父母长期卧病在床,自己却无法床前尽孝,只能聘请护工。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哪天单位加班不能按时回家吃饭或睡觉,需要给妻子打电话说一声,我们却恰恰相反,哪天能回家了,需要提前跟家人说一声留饭、留门,因为‘不回家’是常态化的,家人也早已无奈地接受了。”刑警大队陈警官1999年从警,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是刑警支队的骨干也是元老,他掰着指头数了数,全年在家吃饭、睡觉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一。根据办公室统计,有一年他在单位加班的时间超过三百天,留给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只剩几十天。

为了提高加班效率,陈警官和同事们还摸索出一套“睡觉规律”:如何能睡最少时间、恢复更多精力体力。“每天夜间十二点至一点左右睡一个小时,清晨日出时分睡一个小时左右,这两个小时的睡眠‘效率’最高,就可以撑一天。”陈警官说,他和同事靠着这个规律熬过一个又一个加班的夜晚,最多地时候,他连着八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陈警官回忆,有一次大家伙为了破一个要案几十天都没能回家,案情告一段落后,一个同事回家却怎么也敲不开门,家里一个人都没有。这名民警给妻子打电话才知道,两个孩子都生病了,老人也不舒服,所以妻子干脆把家“迁”到了医院,方便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妻子和父母都没有主动跟他说家里的种种难题。”陈警官说,像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自古“忠义两难全”,这种无奈在办案民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舍小家为大家”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每位民警实实在在的奉献。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快过年了 男子返乡前偷走前同事新买的品牌羽绒服 被北京铁警刑事拘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2
废弃酒瓶装“十元酒”变身高端酒 起底“特供酒”黑色产业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10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10天来 北京铁警处理25名不法人员并查获4名网逃人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抢劫杀害一家三口 男子逃亡26年后终落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3
因口角将工友张某伤害致死 男子逃亡19年后落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8小时、5400万条数据 14年的“回家路”
法治日报 2023-11-05
《宣判》:叙事支离破碎,法律人塑造“失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02
他以为在监狱里再熬几年就能彻底逃脱22年前的命案:南京警方绝不给他机会
扬子晚报 2023-10-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