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已经亮相了。
6月8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以“省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公开亮相。
就在上个月(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召开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
政知君注意到,吉林省的“省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是公开报道中,首个成立的省级层面的小组。
小组的架构是双组长制,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组长。
资料图
据当地媒体披露,出席8日会议的还有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吴靖平,吉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胡家福,吉林省副省长韩福春,以及吉林省政府秘书长安桂武。
在碳中和引发的新一轮能源革命背景下,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正积极寻求抢占先机。
对吉林省而言,这是加速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次良机。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说,做好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场硬仗“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当地媒体披露,吉林省6月8日的会议,听取吉林省碳达峰相关工作安排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了《吉林省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机构职责》。
从根本上重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4月16日,习近平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时指出:
“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
这项举措,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一个事实是,碳达峰碳中和将对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比如将会重构能源产业、重构制造业,将改变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央视曾提到,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将进行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另外,碳交易还将成新能源汽车企业增收新支点。
举个例子,电动车企业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是14亿美元,这成为支撑特斯拉业绩的最大助力。谁能想到特斯拉最赚钱的不是汽车产品本身,竟然是卖碳排放额度的收入。
不过,目前这项工作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但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更紧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因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国仍需高质量发展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问题并存,转型升级任务紧迫而艰巨。”
此外,目前,一些地方仍存在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带来不利影响。
中央层面的领导小组已经成立
政知君注意到,在吉林省的小组亮相之前,中央层面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
5月26日,韩正召开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那次会议曾特别提到地方的责任——
要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推进各地区有序达峰。
“中国的碳中和碳达峰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今年5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曾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
他说,虽然我们希望有更多市场化的手段来支持碳中和,但是由于它涉及到的二氧化碳是不分排放地区、只看总量的温室气体,所以需要全国性的统一部署。
“各个地方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资源禀赋等情况都不一样,在分解指标上可能会有博弈,有的地方还可能会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那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统一指导、分解指标就很重要了。”
在6月8日的会议上,作为省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景俊海还部署了具体工作,包括:
坚持绿色转型,以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市场化机制建设引导能源合理消费
把绿色低碳作为引入投资的前提条件,坚决避免落户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
强化低碳零碳重大科技攻关,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除了吉林之外,浙江、河南等省份也已经开始了部署。
比如浙江。
5月21日,浙江就召开了“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会”,要求“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低碳高效行业”“全面深化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挖掘农业减排潜力,有效提升农业碳汇能力”等。
再比如河南。
6月4日,河南省代省长王凯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他要求“要尽快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机制,成立专班、加快研究制定我省工作方案”。
资料 | 各省官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赵红信
校对/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