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状元》《武状元》:看古代的“状元”是如何炼成的
扬子晚报 2021-06-05 07:41

科举制度从隋朝初创到明清鼎盛,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又一贡献。“状元文化”自古的魅力亦延续到今日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曾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由明史学者章宪法先生撰写的《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和由知名学者张全海博士撰著的《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详实的文献考证、妙趣横生的历史讲述,搭配以500余幅珍稀古籍版画,深刻挖掘古代中国普通人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阶层跃迁。

《文状元》以明代唯一“三元及第”的商辂为叙事主线,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开始,至清朝光绪状元刘春霖结束,解读中国历史上552名文状元的的求学、科考与从政的独特历程。

作者章宪法长期致力明清史、地方史、中国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家及省级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编著出版有《苍生鬼神》《明季闲谭》《明朝大败局》《明朝大博弈》《海上大明》等图书。《文状元》是作者耗时三十年的心血结晶。全书的撰述秉承“桐城派”倡导的“义理、考据、辞章”之风,作品巧于谋篇,冗精自如;语言干练冷峻,妙趣横生。

《武状元》以清康熙朝武状元曹曰玮为主线,从“将帅之姿者”的唐朝开始,于武状元定有“射两石弓,马射九斗”的“绝伦”武功的清朝结束,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武状元封侯建功的故事。

作者张全海博士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知名学者,亦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期研究者。自1990年代开始习练心意六合拳、意拳和通背拳等中国传统武术,对武举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与体验,并在《中华武术》《武魂》《武林》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出版《清代易筋经珍本汇辑(6卷)》等图书多部。本书是作者20多年持续追踪调查研究的心血凝结,现以广大读者方便接受的表述形式和盘托出,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本专门研究武状元的图书类著作。

除此之外,《文状元》《武状元》的图书出版策划人潘振宇先生和他的团队倾尽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从30多本古籍中精选出来近千张图版,花费3000多个小时,亲手修复并制成500多张图片并辅以近三万字的图注,为整套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

这些珍贵图像来自包括日本早稻田馆藏善本,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绘画,天津杨柳青版画、各种县志,以及《烈女传》《唐诗画谱》《武经总要》《大清会典》《西湖拾遗》《三才图会》《点石斋画报》《历代帝王图卷》《古圣贤像传》《晚笑堂竹庄画传》《古今君臣图鉴》《敦煌石窟全集》《钦定国子监志》《中国民间诸神谱民俗版画》等古书和图录。上起宋代,下迄民国,书中这些古籍插图均为当时名家所绘,画面意境独特,人物个性鲜明,极具艺术审美,很多图片都是首次出版。

在书籍的装帧设计上,《文状元》与《武状元》均采用锁线精装形式,180°平整展开,封面大红,采用古书内文的形制进行现代演绎,营造“中状元”的喜庆之感。设计师在封面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内封是深具皇家气度的“文魁”和“武魁”二字。外封选用书中的图案作为设计元素:《武状元》封面选用各式兵器、攻防城制,以及身穿麒麟补子官阶正一品的清代武举人画像,前后勒口位置选用古书《三才图会》“明代马射图”和《武经总要》中战车和云梯的图案,勇武之气跃然纸上。《文状元》选用楷书四大家之一、唐开元二十二年进士颜真卿画像、文昌帝君画像、麒麟纹样等,前勒口位置选用古代科举制考场江南贡院正门牌坊线描稿,后勒口位置选用《点石斋画报》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游街插图,均蕴含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

讲科举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文状元》《武状元》两位作者将看似枯燥的科举状元文化融入人物故事中来叙述,让读者可以从历史脉络中来体味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书中既有环环相扣的学术推演,也有细腻入微的故事描写,亦有大量贴切的历史古籍图片穿插其中,可谓是两部难得的图文并茂的“大家小作”。其意义在于对人才培养、选拔与成长的揭密,而不囿于古代科举制度与细节的简单表述,让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复活于尘封故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