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学生追车惜别支教老师打动网友 老师:孩子们送我离开就像送亲人外出打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5-25 22:32

快迅的可用知天下.jpg

近日,一段学生追车惜别支教老师的视频打动了不少网友。拍下这一幕的正是支教老师何雨情,去年11月,她曾到四川凉山昭觉县特布洛乡浙建希望学校支教一个多月,离开四个月后,她重返学校看望孩子们。离开那天是周六,她原本打算悄悄走,没想到孩子们早早就到学校为其送行,更没想到在其车子开出学校后,孩子们跟着车跑了起来,直到跑不动了。她坐在车上忍住了停车的冲动,拍下了孩子们追车的身影。何雨情说,当初她去支教是为了兑现对已故友人、公益人张晓林的承诺,此次重返学校则是因为张晓林的爱人回访学校与其视频,她被视频里孩子们的眼泪和想念打动。“支教结束后我离开四个月了,中间也没联系过,没想到孩子们还这么牵挂我。这次重逢更像亲人再见,孩子们送我离开就像送亲人外出打工。”

学生追车惜别支教老师打动网友 支教老师:他们送我离开就像送亲人外出打工

“不准哭啊,再见!”何老师在车上朝着孩子们喊。孩子们笑着挥手说再见,走在最前面的小姑娘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努力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何老师在车上又朝着孩子们喊“好了,回去了”,但孩子们却“不听话”地跟着车跑了起来。“听勒勒老师(的)话,我们可以开视频聊天。”何老师在车上喊出了她和孩子们的约定,并频频叮嘱孩子们“不要跑”。车子越来越远,孩子们的身影慢慢消失在山路上。这一幕伴着《别知己》的背景音乐,让不少网友湿了眼眶。

勒尔此哈是何老师口中的勒勒老师,他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何老师此次过来并非支教,主要是来看孩子们,待了几天就走了。老师们并未告诉孩子们何老师要走的消息,但孩子们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还一直问他“何老师什么时候走”。“后来我觉得何老师来一趟不容易,就告诉他们何老师会早点走,让他们能来的可以来(送何老师),太远的就不用来了,结果他们都来了。告别的时候,孩子们都哭成了泪人,跟着车追了很长一段距离。当时是我开车,我看他们追车也担心,为安全起见就放慢了车速,也让他们能多见彼此,后来到了不方便的路段,我就尽量加油门了,以免他们继续追上,怕他们出安全事故。”

对于何雨情来说,这次和孩子们再见是久别重逢。5月25日,何雨情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她来这里支教是去年11月,待了一个多月。“我教的是四年级,一个班有20多人。离开时和孩子们约定,如果他们全班80%的人都考上60分,就带他们到我工作的城市看看。那次离开后,我和孩子们也没再联系。前一段时间,我和孩子们视频,有孩子看到我就哭了,说想我,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看看他们,我当时心就像是被揪了一下,就决定回来看看。”

于是,4月中旬,何雨情回到了昭觉县特布洛乡浙建希望学校,她戴着口罩、墨镜走进教室,孩子们仅凭着熟悉的声音就认出了她。“他们看到我又高兴又腼腆,有的还哭了,可能没想到还能见到我。去年支教结束后,他们以为是永别,这次再见就像是亲人重逢。这次回来,我主要在课后时间陪伴他们,跟他们聊天,给他们上音乐课、思想政治课,去他们家里走访,告诉他们,何老师没有忘记他们。再次离别,他们就知道了,以后我们还会再见,这次他们送我离开就像送亲人外出打工。”

5月上旬的那个周六,何雨情原本打算悄悄离开,但她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一大早就都来了学校,有的在操场上打篮球、打羽毛球,有的在她宿舍门外等着,有的向她的窗户偷偷望着,都在等着跟她告别。在学校里告别之后,孩子们送她到了校门口,车子开出学校后,仍旧跟着,甚至追着车跑起来。“我在副驾驶看到孩子们追来就有停车的冲动,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在车上拍下了他们追车的身影。他们一直追到跑不动了。看着他们的身影,我转身眼泪就下来了。”

当事老师履行对已故友人的承诺 到大凉山希望学校支教

何雨情跟凉山结缘是因为认识了来自江苏的公益人张晓林。2016年,她想到偏远山区大凉山去看看,朋友给她介绍了仅有一面之缘的张晓林。那年,她就跟着张晓林到凉山当公益志愿者,两人因志趣相投,成为好友。“张晓林意识到唯有教育才能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他通过个人力量,联系了各地的爱心人士,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募资在凉山修建了共39所希望学校。去年,最后一所希望学校还没建完,张晓林因肝癌去世,刚好39岁。后来,他的妻子吴美丽料理完他的后事,到当地接着把第39所希望学校建成了。”

何雨情是在吴美丽的朋友圈看到张晓林去世的讣告,这让她难以置信,她觉得难过又愧疚。“张晓林是去年正月初七走的,前一天,他还跟我发语音,说我答应把他的经历写成剧本拍出来,剧本什么时候出来,他说,再不写出来他就看不到了。他的声音听起来还生龙活虎的,我当时以为他开玩笑,还跟他说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剧本没那么快出来。”

答应为张晓林写剧本拍摄他的经历是何雨情欠他的第一个承诺,在张晓林去世后,何雨情兑现了这个承诺,以吴美丽为主角,拍了部纪录片记录张晓林夫妇为凉山筹建希望学校的故事,片名就叫《再见索玛花》。“索玛花就是彝语里的杜鹃花,是凉山的一个标志。我拍这部纪录片也是为了向天堂的张晓林致敬,纪录片目前还在进行后期制作。”

此外,何雨情还欠张晓林一个承诺——到凉山支教。她说,张晓林在世时为希望学校招募支教老师,多次希望她能去,但最终因各方面的原因未能成行。“在拍纪录片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凉山的人们心灵是淳朴、干净的,我的心灵也仿佛接受了一次洗礼。”纪录片拍摄结束后,她就决定兑现支教的承诺。从2020年11月开始,她选择在张晓林筹建的昭觉县特布洛乡浙建希望学校支教。

何雨情此前就观察到,山区的乡村学校通常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比较好的能加一门英语课,而其他艺术类课程普遍缺乏。特布洛乡浙建希望学校的孩子也是如此,除了语数,有时也上彝文课,体育运动和唱歌则算是课后活动。

支教的那段时间,除了教四年级语文,何雨情主要给孩子们上音乐、舞蹈、体育课,也带孩子们画宣传海报,算是简单的美术课。“孩子们的兴趣和天赋不一样,有的虽然应试课学不好,但其他艺术类课程可能表现比较好。希望通过这些课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很喜欢这些课程,这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孩子的家长跟他们的交流也比较少,但他们也有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希望通过艺术熏陶,给孩子们一些寄托。”

“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山区的孩子也会有不错的人生”

何雨情还记得,她支教期间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课上,他向孩子们介绍了自己为何来到这里,介绍了张晓林为凉山所做的一切和他的“知恩、感恩、报恩、传恩”教导,在孩子们自我介绍时让大家谈“我的梦想”。有个梦想成为特种兵的小男生让她印象深刻。“他说出自己的梦想后,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似乎都在有意模仿特种兵,站立的时候把腰挺得特别直,说话的时候声音也提高了,特别洪亮,每次提到军队、部队、消防员,他的眼睛就像会放光。他(对梦想)是认真的,我也给他说了当特种兵需要具备的特质,并不是能打能跑就行。”

在学习上,何雨情支教的这个班级平均分在40分左右,离能去何雨情工作的广州还有些距离。但何雨情注意到,跟孩子们视频的时候,广州的街景和建筑都让孩子们觉得新奇,她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带孩子们到大城市看看。

27岁的何雨情也是山区出来的孩子,她相信,知识能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在支教期间,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都让她兴奋,比如孩子们普通话讲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注意卫生和仪容仪表。她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山区的孩子也会有不错的人生。目前,孩子们缺的是思想和心灵上的引导。“我知道我个人力量有限,希望能构建一个合法合规的支教助学公益平台,让关心山区孩子的爱心人士,有钱的可以出钱,有热血的可以挥洒热血。我目前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正在一起为这个事努力,顺利的话,我们的公益平台一个多月后能注册下来,按计划,下学期就能对接支教老师到有需要的学校。”

孩子们追车惜别的视频引发关注后,何雨情接到了不少网友的私信,有想带孩子到山区体验生活的,有想到当地学校去支教的,也有想为当地孩子捐赠物资的,这让何雨情感动。她觉得,构建公益平台虽然很难,但不缺同行者,难的是要跟自己的心较劲,在面临一些质疑和困难的时候要继续坚持下去。

“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翻出孩子们的视频看看,然后就有动力继续下去了。我是一名独立的影视工作者,我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有钱有闲的时候,我就想到山里支教,跟孩子们待在一起,需要收入的时候,我就努力‘搬砖’赚钱。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当地设立奖学金,也资助一些困难学生,我至少每年会回去一次,下一次回去可能是下学期。”何雨情说,在推进公益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件事很难,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她觉得这是值得一生努力去做的事。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董一凡

相关阅读
贵州山区女孩考入支教老师的学校
中国青年报 2024-08-16
​谁把大凉山当“公益秀场”?“支教研学”乱象调查
华西都市报 2024-06-24
大凉山学生一首《别知己》唱哭宁波帮扶老师 老师:“一切温暖都源于孩子们的偏爱”
华西都市报 2024-01-22
安徽小伙辞职前往大凉山义务支教6年成校长 他说已经离不开240名师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烟台小伙支教大凉山:山里的孩子心向大海
中国新闻网 2023-10-08
论文致谢走红小伙 返回母校读研 未来计划回凉山工作建设家乡
成都商报 2023-09-06
Qnews|轮椅上的支教老师教授留守儿童口才技巧 帮助学生从内向变得开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不舍支教“老师”离开乡村孩子追车道别 支教大学生:意外又感动 大家都哭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