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21年5月1日
采访地点:周氏兄弟北京艺术工作室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76*110cm 布面油画 2015 周氏兄弟
Q:山作老师,您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同时也是即将毕业于美院的一名艺术学习者,想向您询问一些问题。您觉得您青年时期和现在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
周氏山作:我想,从某方面来说,我们算是幸运的。因为年轻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上经历了很多历练。回过头来看,这对于我们,对人生和艺术的体验是有帮助的。
那时我们受到了中国得天独厚的五千年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它带来了一种艺术的幻想和思想。所以我们俩人的创作一直会带有这种文化的底蕴,现在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思考。
《历史的肖像——丝绸之路》 布面油画 2012 周氏兄弟
Q:您和大荒老师初到美国的时候,对于像美国这样西方国家的艺术有什么样的感想?
周氏山作:我和大荒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新的艺术的展示,心情还是相当激动的。特别纽约是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是战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中心。纽约、巴黎、柏林等等地方都有一些非常令人exciting、新鲜的东西。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同时也打开了眼界,看到了艺术的一切可能性,可以说是给我们带来蛮多energy的。
但是看过一段时间以后,觉得当时展现的艺术也并不是每样都是最好的,最后还是要经过过滤和思考,我们才能决定自己的艺术道路怎么发展。
周氏兄弟在美国旧金山 1986年
Q:基于您们初到美国时的经历与体会,以及艺术世界的一个变化,您觉得现在的艺术环境与当时相比有什么样的区别?
周氏山作:我想现在的青年艺术家到美国,他们的眼界会比三十多年前开阔很多。举个例子,芝加哥艺术学院也算是世界上很著名的艺术学院。在以前,据说整个学院只有三、五个中国留学生,现在一下子可能就有五、六百个中国留学生。很多热爱艺术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他们在中国完成了学业,再到美国去念研究生,有些是直接到美国去学艺术。我想,艺术很重要的是要打开自己的视野。
Q:您青年时期的经历相对比较曲折,但是又很具有传奇色彩。您觉得每段不同的经历,比如说早年在中国,之后到美国,最后逐渐走向国际的这么一个过程,对于您对艺术的态度是否有影响呢?还是说,您始终觉得不忘初心?
2011年周氏兄弟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之邀创作国礼《八位美国总统与中国长城》
周氏山作:我想其实是有影响的,但是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艺术毕竟还是纯粹的、来自于自身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至于你的艺术,它是在中国创作的、还是在世界上别的国家创作的,不同之处也许只是你的视野更开阔了一些,是在——你的机会、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还有自己人生的经历里加进了更多独特的思考。不忘初心是什么?不忘初心是你需要见得很多,然后还需要有勇气抛弃很多,最后走出自己的道路。
90年代时期的周氏兄弟
Q:我知道从1996年开始,您们在德国、英国和奥地利的艺术院校开设大师课程,在教艺术的同时会分享成功秘诀吗?
周氏山作:这二十多年,我们每年都有五十个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地,在美国的艺术中心也有很多年轻的、来自不同年龄层、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至于成功秘籍……我想我们可以说是最无私的教授了,看到年轻学生就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我们愿意把一种成功的经验、自己的所思所得直接教给他们,我们给他们Magic Key,去打开一切艺术的大门。但我们也说:“你们不用模仿别人。”
我们观察每个人的个性和他们的长处、短处,去有意识地引导,唤醒他们沉睡的才华和天赋,并没有什么唯一的方法,因材施教很重要。所以我们的很多学生成长得都挺不错的,他们经常寄画册来“say thank you”。我们觉得,我们都是艺术家,所以更希望看到他们成功。
周氏兄弟在欧洲教授大师班课程
Q:想问一些我个人的、比较现实的问题:我从小就很热爱艺术,也一直在学习,经历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后,却很迷茫,到现在反而不知道艺术到底是什么了,以后又该怎么做?
周氏山作:你提出的问题,我想也是很多年轻艺术家想要提出的问题。毕业以后作为独立艺术家,我想一切才刚刚开始。它(艺术)跟别的专业不一样,别的专业可能作为一个医生或者律师,毕业就会有份工作。但作为独立的、年轻的艺术家,艺术一辈子都是my job。它是一条非常exciting的,非常有荣光和激情,但也是非常艰难的一条道路,同时也是一条非常吸引人的道路,因为我们热爱它。
2017 北京周氏兄弟工作室
Q:只有热爱好像不能解决根本的生活问题?
周氏山作:我们看到过很多的这种例子,特别是在巴黎,有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他们从十七八岁开始,从世界各国来追求他们的艺术之梦。但是,巴黎已经不是过去的巴黎了,很多人来到巴黎后,就在艺术区生活。过了很多年,他们年纪都大了,但是他们还是爱这种life style,这就是艺术家群体的生活方式。这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好像是一个吸引力。
艺术家这个群体,上天并不保证你衣食无忧,或者是非常have an easy time——稳定的生活。Anyway,我们艺术家并不希望稳定的生活,是吧?因为我们希望exciting,我们希望创造,我们希望感染到更多的人。我们从事艺术,because we love,我们就在自己的路子上往前走。
2011 周氏兄弟芝加哥艺术工作室
Q:您觉得艺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地方在哪里?
周氏山作:在整个人类历史里,艺术家是非常富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我们的创造力来自于我们的幻想,来自于我们对艺术的热爱。艺术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个行业。在各种形式中,艺术家独特的创造让人类历史变得更有意思,增添了很多丰富的,colorful的内涵。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为自己而创造。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76*110cm 布面油画 2015 周氏兄弟
Q:您刚才谈到热爱与创造力……那么,您觉得青年作为一个艺术家或是艺术从业者,想要从大众中脱颖而出或者说取得一定的成就的话,需要什么样的品德呢?
周氏山作: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我想最重要的品德是 believe yourself——非常坚定地相信你自己。即使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自大,甚至有点over crazy,但是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你不相信自己,你就会变成很ordinary的,很正常、很平常的普通人,也就成不了一个杰出的艺术家。
Q:那么,我一边怀有着对自己的坚定自信,另一边也要在实际创作的方面下一些功夫吧?
周氏山作: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很多方面来解释。首先要说:艺术是不是你的most love?你的最爱?你是不是还有别的选择,而艺术就变成了你的一种业余爱好?有很多人,他们年轻的时候很有绘画天赋,也挺喜欢艺术的,但后来往往因为学业、marriage或孩子放弃了。
2013 周氏兄弟 北京《中国系列》展
Q:作为学艺术的女生,其实面临的实际困难会更多?
周氏山作:当然,有些女艺术家当孩子大了,她才觉得其实她还是最喜欢艺术,艺术使她的心灵感到快乐和愉悦。所以,有很多这类的女性后来成为了艺术收藏家,但是,她们已经成不了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了。因为她的生活给她的选择太多了。
所以说,女性艺术家的难度也比男性更大一些。她需要更坚定,更能够处理好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是做纯粹的艺术家?还是做只是热爱艺术的相关从业者?这种选择是有难度的。但同时,历史上也有很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她们也曾经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
杰出女性艺术家们:辛迪·舍曼、莎拉·卢卡斯、弗里达·卡洛、草间弥生、游击队女孩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Q:请问有哪些书对您的艺术道路有影响,愿不愿意把它推荐给广大的青年?
周氏山作:我想很难说有哪一本书能使得年轻艺术家成为好的艺术家,因为书是有针对性的,有些书可能对他有用,但对你不一定有用。但是,任何一本艺术的书或传记,它里面的一句话都可能变成你一生的life philosophy——变成你的引导。
周氏兄弟自传式儿童出版物《Flying Paintings》 2020年9月出版
Q:您平时看哪一类的书会比较多?
周氏山作:我是混杂地看了很多不同的书的。我看最现代的西方思想,也特别喜欢看各种人物的传记——各个领域的人物,相对广泛一些。
就好像营养学讲,你要多吃,要吃超过三、五十种食物,吃不同的食物就会比较健康。精神的食粮有时候并不一定要太杂,但太单纯的话,它就不能给你提供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会走不出自己的特色。
《周氏兄弟传记——一对艺术家征服世界的传奇》2007年出版
Q:最后,我想问您一个有关历史的问题:1979年的星星美展开启,而985年“85新潮”艺术活动开始,同年,周氏兄弟的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您觉得这几件事之间有关联吗?
1985 周氏兄弟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宣传牌前
周氏山作: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在当时都是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家需要一股新鲜的空气。星星美展曾经给中国的现代艺术带进了一个很fashion很新鲜能量,因为它是一个艺术的创新,也是艺术自由的体现,可惜这个市场的时间比较短。1985年,我们在中国美术馆等地展览,“85新潮”开始。86年,我们就到了国外去,想寻找一个更大的舞台。很多年轻人都在80年代展现了自我,后续有一些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而周氏兄弟还没有结束这一历史使命。
1987 周氏兄弟 芝加哥
Q:当时有一篇文章《重要的不是艺术》,对年轻人的艺术行为提出了抨击,认为那时的中国并没有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土壤。您作为先锋青年艺术家之一,怎么看?
周氏山作:当时,我们对艺术还不完全是从政治层面去思考的。艺术可以生成很多内容,其中政治的东西都带有时间性,但艺术本身却有永恒的生命力。打个比方,我们在萨尔茨堡教学十多年,出身于此地的莫扎特三十多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对音乐的影响持续至今。而同一时期萨尔茨堡的国王,政教合一、权力通天,现在还有谁记得?我说的不是政治问题,而是说艺术本身必须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超越某些时期性的社会和政治的环境,保持永恒的在场。
编辑/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