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丈夫逝世 回顾其一生,几近跨越一个世纪
中国新闻网 2021-04-09 20:14

中新网4月9日电 据外媒报道,英国白金汉宫宣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于4月9日去世,享年99岁。声明称:“女王陛下怀着沉痛的心情宣布,她深爱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去世。”

作为英国女王的丈夫,他是60多年的英国君主代言人之一,是陪伴英国君主时间最长的配偶。在菲利普亲王身上,这些不同的特质伴随了他的一生。

    资料图为菲利普亲王

二战中走过,见证日本投降

菲利普亲王原名菲利普·蒙巴顿(Philip Mountbatten),原希腊与丹麦王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他的父亲是希腊和丹麦安德鲁王子,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曾孙女爱丽丝公主。他有四个姐姐,是家中独子。

1939年,菲利普以候补军官身份加入英国海军,并在整个二战期间服务于皇家海军。1941年3月21日,他在英国与意大利舰队之间的马特潘角海战中,获希腊勇敢十字奖章。

1943年7月西西里岛登陆战后,菲利普晋升为海军少校并被任命为护卫舰喜鹊号指挥官。在二战即将结束之际,菲利普亲王在太平洋上服务于驱逐舰幼兽号,在东京湾见证了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

二战结束后,菲利普所在的驱逐舰把在远东的英国战俘接回国。当时的菲利普希望继续自己的海军生涯,但命运给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

    资料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

女王储一见钟情 两人走入婚姻

1934年, 14岁的菲利普在希腊和丹麦公主与乔治王子的婚礼上第一次见到年仅8岁的女王。5年后,国王乔治六世到皇家海军学院视察时,备受器重的青年军官菲利普被挑选出来,陪伴伊丽莎白公主参观学校,当时还是王位第一继承人的伊丽莎白女王储对菲利普“一见钟情”。自此,伊丽莎白和菲利普保持书信来往,并多次见面。

1946年夏天,菲利普向伊丽莎白求婚,从小就被保护得很好、向来老成持重的公主没问过父母就应允了。

然而,菲利普王子除了军功,什么都没有,他既不是英国人,也不属于英格兰教会,甚至还没有姓氏。所以虽然喜欢菲利普,但公主的父亲乔治六世却反对女儿选择这样一位丈夫。最终,国王同意了菲利普与女儿的恋情,但他要求公主必须在年满21岁后才能结婚。

当年7月9日,菲利普与伊丽莎白公主宣布订婚。菲利普因此放弃了希腊与丹麦王子的头衔,改东正教信仰为英格兰教会,并改姓了自己母亲的姓氏蒙巴顿(Mountbatton)。

1947年7月10日,伊丽莎白和菲利普手挽手出现在皇家宫邸前,正式宣告订婚。同年11月20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结婚。

就这样,伊丽莎白给了菲利普一个稳定的家庭,一个顶级的环境,也在数年之后,让他成了“女王身后的男人”。

从少年夫妻到老来伴,在英女王的加冕周年庆典、生日庆典,以及重要王室活动、外事活动上,菲利普多年来如影随形。

    图为白金汉宫降半旗致哀

最忙的王室亲王

1952年,乔治六世国王去世的消息传给了这对在肯尼亚萨加纳旅馆度假的夫妻。菲利普将国王病逝的噩耗告诉了现任女王。悲痛欲绝的伊丽莎白在丈夫菲利普的陪同下回到英国,继承了王位。

在女王的加冕典礼上,菲利普宣誓效忠,成为第一个向新女王下跪的臣民。自此,他不再是英国皇家海军那个前途无量的军官。而那本蓝色英国护照最终凝结了菲利普的一生:“王室亲王”。

他被认为是“最忙的”英国王室成员。据白金汉宫统计,菲利普亲王曾单独完成737次海外访问,去过170多个国家,发表过5000多次演说,一共单独出席了22219场公开活动。以至于他在退休的前一天,在出席伦敦板球场的揭牌活动时,还调侃称自己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揭牌人”。

    资料图为菲利普亲王

菲利普亲王不为人知的十件事

1.他在不列颠历史上是第五位王夫。

2.1961年5月,他成为第一位接受电视访问的英国皇室成员。

3.他曾乘坐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进行两次全球航行。

4.他曾被誉为是全英国最好的板球运动员,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一位才华横溢的油画画家,他的多幅作品曾经参加展览。

5.他热爱飞行,在59种飞机上一共飞行5986个小时,他的最后一次飞行是1997年8月从Carlisle到Islay。

6.他建立了爱丁堡公爵奖。自1956年以来,来自90个国家,超过四百万年轻人参与了进来。

7.他是个环保、技术、马术及动物方面的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演讲集1948-1955 (1957)》;《不列颠尼亚的鸟 (1962)》;《脚踏实地 (1988)》;《幸存还是消失:对环境的一个基督徒的态度 (1989)》、《脚踏实地》等。

8.菲利普亲王担任了剑桥大学校长、爱丁堡大学校长、索尔福德大学校长和威尔士大学校长。

9.女王在白金汉宫的画廊,是由菲利普亲王提议改建而来。

10.菲利普亲王乘坐一辆伦敦街头常见的出租车参加会议而不被认出。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