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恒大汽车(00708.HK)发布2020年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4.87亿元,同比增长174.8%;全年净亏损77.4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44.26亿元的净亏损,亏损幅度扩大54.93%。
恒大汽车表示,亏损扩大主要是因为健康业务毛利减少,以及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市场推广费用、利息费用及研发开支增加。
恒大汽车是中国恒大(03333.HK)控股子公司,也是其造车业务主体。去年8月,因“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公司名称由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目前主营业务可分为新能源汽车分部和健康管理分部两大板块,但新能源汽车分部尚无车型实现量产交付,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健康管理分部,该业务2020年创造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208.54%,占总营收的98.79%。
单就新能源汽车分部来看,2020年,其营收1.88亿元,同比减少71.61%,这主要是由于锂电池销售额从2019年5.88亿元减少至0.82亿元。
恒大汽车解释称,卡耐工厂按照新电池产品改造升级,本年度主要在清理原有电池库存。
从2017年初涉造车、2019年大规模开始布局,到2020年恒驰首期六款车全球发布、三个生产基地全面启动试生产以及年底公布恒驰1内饰,恒大汽车一路“高举高打”的背后,离不开这一年的高投入。
2020年,公司行政费用高达51.15亿元,同比增长62.08%,主要是因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增加;新能源汽车分部全年资本开支高达127.43亿元。这一项目包括新增物业、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物业。
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管理层透露,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达到474亿元。其中249亿元用于收购核心技术和研发费用,225亿元用于工厂建设、设备采购、零部件采购等。
恒大汽车董事会主席肖恩在会上重申“三大目标”,称公司立志把恒驰打造成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目标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2025年产销量目标是100万辆,2035年达到500万辆;核心技术必须世界一流,知识产权必须自主拥有;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财报也称,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目前集团新能源汽车各项业务都在按既定目标扎实推进。
其具体表示,产品方面,集团将全力推进恒驰的量产工作;研发方面,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分阶段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升级;生产制造方面,集团将全力推进天津、上海及广州生产基地的正式投产工作;
另外,在销售渠道方面,集团也正在筹建体验、销售、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其中恒驰展示体验中心36个、恒驰销售中心1,600个、自营及授权维保售后服务中心3,000个。其还表示,将借助互联科技服务集团房车宝,构建强大的线上线下交易闭环。
目前,恒大汽车对新能源车的布局已经延伸至上游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恒大汽车表示,动力电池方面,在深圳、上海、日本大阪设立研发基地,拥有核心科研团队超800人,产品体系涵盖三元软包、磷酸铁锂等,可提供EV/PHEV/HEV/储能应用等,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实现量产。
提升核心关键技术的同时,恒大汽车也加大了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探索与创新。财务业绩发布同日,恒大汽车对外展示了智能座舱、超算力平台、智能生态圈等科技成果,以及联手腾讯、百度, 历时1年11个月研发的H-SMART OS恒驰智能网联系统。
此前3月15日,恒大汽车宣布与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分别出资60%和40%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智能操作系统。
编辑/陈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