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过紧日子”是今年预算报告中的关键词之一。今年的预算报告要求,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的精准滴灌、精准发力,体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要求,是党和国家心系何方、情牵何处的最生动诠释。
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是审查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在审查预算报告时认为,报告中的一个个数字,体现了国家政策力度,回应了百姓关切和期盼。当前要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把握好宏观政策走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好步、开好局。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账本”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备受公众关注。2021年如何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惠企利民有哪些新安排?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投入如何保障?对此,今年的“国家账本”标出了重点和亮点,就是尽最大努力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幸福更有质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亟须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支出结构,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财政资金还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在税收政策方面,今年将通过税收优惠举措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然,这将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供坚实保障。
如何把直达机制常态化,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2020年,我国创新实施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对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新增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将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直达机制范围,涉及中央财政资金2.8万亿元,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有利于保障财政资金得到精准有效使用,有利于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大大缩短财政资金在途时间,为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提供了更大确定性。此举体现了持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切实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发展方向。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人民过好日子。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优化收支结构,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突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领域,确保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确保全年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定运行。“过紧日子”是近年财政运行的一大特点,也是今年预算报告中的关键词之一。
今年的预算报告要求,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59亿元,增加20亿元;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安排1770亿元,增长4.3%;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至4.5%;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580元……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一项项加强民生保障的资金安排,浓墨重彩地彰显了民生温度。
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的精准滴灌、精准发力,体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要求,是党和国家心系何方、情牵何处的最生动诠释。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