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夫妇受访:梅根称英王室生活压抑“一度想自杀”
中国新闻网 2021-03-09 14:17

英国广播公司(BBC)8日报道称,英国哈里夫妇受邀接受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专访,受到极大关注。节目于美国当地时间7日晚首播。与之前的预告相比,完整的访谈内容显然更劲爆——哈里夫妇在访问中讲述了脱离王室生活的心路历程。梅根更自爆在王室生活非常压抑,“一度想自杀”,并指责王室撒谎,还称自己及儿子因肤色而受到王室种族歧视。美联社称,这是自1995年戴安娜王妃接受访谈以来“最轰动”的英国王室访谈节目。目前,英国王室对此节目并未置评。

    资料图:英国哈里王子和梅根夫妇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大厅合影

吐槽王室生活太压抑

美联社8日称,这是哈里夫妇辞去王室职务后首次接受正式采访。由于两人与英国王室的微妙关系,这场访谈也受到高度关注。之前CBS放出的预告片已经极大地刺激了外界、特别是英国王室及其关系者的神经。而完整的访谈内容更是猛料频出。美联社称,哈里夫妇与奥普拉的访谈节目围绕梅根嫁入王室、哈里夫妇儿子阿奇的出生以及他们决定放弃王室生活,搬到美国生活等一系列亲身经历展开,其核心是向外界澄清,自己当时决定离开王室是一个“被迫而合理的选择”。

在访谈开始,梅根就向奥普拉表示“我已经准备好诉说了”,并表示接受采访是一种“解脱”。梅根称,她在嫁给哈里前对王室生活“想象得过于天真”,“对未来承担的一切义务与责任一无所知”。此后她的护照、驾照和钥匙都被没收,不得不忍受着王室生活的孤独无援,以及媒体的围攻与虚假报道。她表示,自己“一度处于自杀的边缘”,并向哈里倾诉了自己的心情。

哈里也表示,和自己的父亲(查尔斯王子)及兄弟一样,自己一直被王室生活所困,直到遇到了梅根。他还将梅根的经历与自己已故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相提并论,称自己不能再让妻子遭受与母亲一样的待遇。“(决定离开王室)对我们两人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艰难,但至少我们拥有彼此。”哈里夫妇还披露说,梅根已经怀上了女儿,这将是他们的第二个子女。

    资料图:英国哈里王子与美国女星梅根·马克尔在英国温莎城堡举办婚礼,图为新人接吻瞬间

梅根:是凯特气哭了我

BBC称,在批评王室体制给自己带来压力时,哈里夫妇讲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梅根表示,此前有消息传出说梅根在婚礼上弄哭凯特王妃,但事实是自己因与凯特争吵而哭泣,不过凯特已经向她道歉。另外,王室曾因梅根的黑人血统,而最终考虑不给他们的儿子阿奇授予王子头衔——梅根怀孕时,王室就有人猜测阿奇的皮肤是否是棕色的,并因此与梅根和哈里都谈过话。梅根声称,王室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愿意通过撒谎来保护其他家庭成员,“但他们不保护我与我的丈夫”。不过她同时表示,伊丽莎白女王对她一直很好,曾送给她珍珠耳环和配套的项链作为礼物,让她想起自己的奶奶。

哈里则表示,王室成员没有公开为梅根辩护,反对英国小报对他妻子的“种族主义报道”,而且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王室会切断对他们的经济支持并撤回安保人员。“考虑到我们的特殊身份,(撤回安保)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哈里还表示,因为离开王室,父亲查尔斯王子曾一度拒接他的电话,与哥哥威廉王子也一直没有再联系。

英国《卫报》称,哈里与梅根公开接受访谈,在公众舆论扔下一枚前所未有的重磅炸弹。1995年,戴安娜王妃曾接受BBC专访谈及与查尔斯失败的婚姻,引发舆论哗然。现在哈里夫妇的公开爆料亦是如此。尽管哈里夫妇努力将王室家庭成员与“为王室效力的工作人员”相区别,并将问题归咎于后者,但显然,他们对王室体制的直接抨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巨大争议。一些爆料极为敏感甚至触及政治底线,比如关于王室内部存在“种族主义”问题。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8日表示,哈里在采访中不断表示不希望自己母亲戴安娜王妃的悲剧重演,但事实上,这次采访有可能演变成自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后“对英国王室最具破坏性的丑闻”。

英美两国态度:冰火两重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报道称,哈里夫妇的访谈首播后,两人对英国王室的指控“几乎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美国人的愤怒”,大批名人纷纷发推,对他们表示支持。而英国舆论则出现分裂。英国王室以沉默作出回应。但显然,王室很难容忍这样挑战王室尊严的行为。2018年梅根嫁入王室时,人们在讨论这段婚姻可能让英国王室走向一个更包容、更多元的新时代,但两年多以后,事情的发展似乎走向了人们愿望的反面。

英国媒体报道称,一些王室相关人士已经将这次采访看作一种报复,尽管哈里夫妇声称这是基于“对自由的追求”,但他们的言论除了给王室带来负面印象,以及进一步恶化王室家族成员内部关系外,似乎无法带来任何积极后果。《每日邮报》8日援引王室传记作家的说法称,目前对英国王室来说是“最糟糕的情况”,访谈的结果是“无人成为赢家”。还有很多吃瓜群众表示,很期待王室的回应,不知道这场争论会不会是一场“持续战”。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胡浩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