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6地发新政 多地集体开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
经济参考报 2021-01-28 18:45

2021年初,本就火爆的深圳、上海楼市再度升温:“10天内房价跳涨超过40%”、“均价1500万元的新盘3小时日光”……不过,风口上的“抢房潮”或再难以持续。

近日,住建部赴沪调研,督导落实城市主体责任。1月21日,“沪十条”发布,封堵“假离婚”购房漏洞,25日,又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截至1月27日的一周内,深圳、广州、杭州相继出台调控政策,从限购、限售、限贷等多方面手段收紧调控,合肥、成都加大对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上海、广州、深圳部分银行信贷资金吃紧、放贷速度放缓,多地集体上线新一轮房地产调控。

上海:打击“假离婚”,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

1月21日晚,上海发布“沪十条”新政指出,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同时,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这也意味着,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

随后,上海楼市调控组合拳再次升级,法拍房纳入限购。从相关法拍网获悉,多个上海待拍房产介绍显示,竞买人参与竞买的,应当事先确定在上海市具有购房资格;拍卖成交后因买受人在上海无购房资格的,将依法承担悔拍等法律后果。

深圳:严查购房资格,打击代持炒房

1月23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查和管理的通知”,禁止代持、禁止炒房客通过结婚规避买房限制行为,同时将身份核实责任落于房地产开放商与中介机构端。

启用“购房意向登记系统”,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可以会同有关商业银行对购房者的婚姻情况、个税清单和购房款来源进行严格核查。

购房人不得采取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申购商品住房。若违反,停止相关人员使用“购房意向登记系统”以及合同网签系统三年。停止购买、承租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资格三年;已在公共住房轮候名单内的,取消其轮候资格。停止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三年。

杭州:加强限购、限售,打击“打新热”

1月27日,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加强住房限购,一是规定落户本市未满5年的,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二是规定将本市限购范围内住房赠与他人的,赠与人须满3年方可购买限购范围内住房,受赠人家庭须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政策(不含遗赠)。

进一步加强住房限售,规定本市限购范围内,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公证摇号公开销售中签率小于或等于10%的,自取得不动产证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购房需求的热点商品住房项目,购房人以优先购买方式取得的商品住房,自取得不动产证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进一步加强税收调节,明确本市限购范围内,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为5年。

此外,新增一类无房家庭:2018年4月4日后转让本市限购范围内住房的,在本市限购范围内无自有住房记录满3年,可认定为无房家庭。高层次人才转让本市限购范围内住房的,须在本市限购范围内无自有住房记录满3年方可享受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

此外,合肥、成都严厉打击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合肥方面指出,对涉嫌煽动集体涨价、恶意炒作房价的业主,由网信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约谈当事人;暂停其办理相关二手房网签手续,并采取限制买卖住房等政策。成都方面也表示,对恶意扰乱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行为“零容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违反调控政策、加价销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予以信用记减分处理。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上海、深圳、杭州等核心重点城市接连出台调控政策,大部分都是针对前期政策“打补丁”,但明确了2021年的政策风向,传递出“房住不炒”的政策决心,同时表明一旦市场热度过高、房价出现异动,楼市调控必然会升级加码。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科伟表示,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向常态回归,但不会骤然收紧或出现政策急转弯。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去杠杆的重要领域,通过房企融资“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两道红线”,引导企业负债率、居民杠杆率逐步回归到“安全线”以内。

杨科伟预计,短期来看,政策连番加码后市场或将阶段性降温,成交震荡回调。另外,在信贷资金收紧的大环境下,“打新”热或将明显降温,2020年的火爆“打新”场面恐难再现。

编辑/张郁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