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山海情》男主角马得福原型之子:父亲看剧时哭了当年比剧里更艰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25 18:12

24日,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迎来了大结局,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一村庄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等困难,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的故事。剧中的男主角、基层干部马得福的经历让不少观众为之动容。25日,马得福的原型、闽宁镇闽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的儿子谢旭峰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他17岁时跟着父亲来到福宁村,也就是剧中的金滩村,剧中包括住地窝子、村民受不了苦来了又回等剧情全部是当时的真实经历,“看剧时,父亲曾经忍不住哭了出来。剧情几乎都是当时的真实情况,但当时的自然环境等实际情况比剧里还要艰苦。”

热播剧《山海情》迎来大结局 男主角原型之子回忆真实的闽宁村

1997年,当时正在读高一的谢旭峰跟随担任闽宁村村支书的父亲谢兴昌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闽宁村,这里的村民都是一些来自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移民。“至今已经20多年了,但我还记着第一天到闽宁村的时候,我早上8点多坐着我爸爸朋友的解放汽车出发,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到达了闽宁村。”

谢旭峰回忆说,那时候通往村子里的路非常差,因为都是沙地,骑自行车时常常会出现轮子陷进沙子里的情况,“骑自行车都那么难,更不要说开汽车了,只有农用的拖拉机相对好走一些。”

不过谢旭峰表示,1997年时,村里每10户人家里只有2、3户能有自行车,拖拉机更是少之又少。

由于谢旭峰刚刚到闽宁村时,村里正在盖房子,一家人只能露天睡觉,“当时是夏天,温度最高有37、8度,我们在地上铺几块砖,砖上放木板,铺上凉席,看着星星睡觉。但那里蚊子特别大,一觉下来身上都是包。”

建设初期遇沙尘暴家中落下一层沙 有土地改良4、5年才能耕种

谢旭峰表示,父亲当时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去工作了,中午因为天气太热,会回到家里休息一下,下午出门后又要工作到晚上8点多。“有些地里的沙子实在太多了,我父亲他们就一点点筛沙子,一点点调整土质,有的地方改良了4、5年才能耕种。”

“当时的环境非常差,时不时就有沙尘暴,比剧里反映的还要严重,迎着风就根本走不动。有的家庭窗户不严实,漏风,一宿之后,窗户上、地面上就都落了一层细沙,有时候沙子都会进到锅里面。”想到当时的情况,谢旭峰回忆说。

谢兴昌等人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是喝水的问题,谢旭峰说,当时的戈壁摊上严重缺水,有时候村里需要到2、3公里外的镇里打水送回村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村里实现了每个小队通自来水,又经过一段时间,村里家家都接上了自来水。

谢旭峰表示,如今的闽宁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不要说自行车,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汽车了。”村里人除了房子,还会在自家的地里种满果树,树多了,风沙自然也少了,“现在基本上完全见不到沙尘暴了。”

马得福原型看剧把自己“看哭了” 儿子称现实比剧中更艰辛

谢旭峰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他此前没想到讲述闽宁村故事的《山海情》能够这么火,“之前剧组的编剧曾经来找过我爸爸,跟我爸爸聊了聊当年的情况。后来饰演我爸爸角色的黄轩也来找过我爸爸几次,我爸爸给他讲了当时的种种艰辛。”

谢旭峰表示,他和父亲谢兴昌都看了《山海情》,“这个剧的剧情是非常真实的,剧里我们睡地窝子、村民来了又走了、种蘑菇遭遇滞销等都是当时的真实经历。不过我父亲性格比剧中的马得福随和一些,在村民中也更有威望,所以劝说村民时会比剧中反映的更顺利一些。”

“我父亲是整个故事的亲历者,在看《山海情》中挑战艰难困苦的剧情时,他曾经把自己看哭了。说实话,当年他们所遇到的挑战,尤其是当地的自然环境比剧中反映的更难、更艰苦。各位演员饰演的都很好,很入戏,我们也很感激剧组和各位支持我们的观众。”谢旭峰说。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实习生 郭豪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董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