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首个危旧楼改建试点——建外街道光华里社区5、6号楼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国伟、市住建委老城保护处处长周玮,朝阳区副区长张雪涛、副区长岳立,首开集团副总经理徐维恒、副总经理吴智,房地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华建设董事长冯立钧,区住建委主任张士华,建外街道工委书记田华、办事处主任林琳参加。
启动现场
田华表示,项目的启动对于每一个光华里居民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居民盼望多年的“安居梦”终将变成现实,并从三方面谈了感受:一是项目成功启动得益于市区的好政策;二是项目成功启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强有力举措;三是项目成功启动还得益于街道和社区干部不懈努力。最后,田华表示,街道将在市委、区委大力支持下,把危旧房改建项目建成全市标杆,向居民交出满意答卷!
吴智代表产权单位就项目推进和下一步工作进行表态发言。
岳立从严格落实危旧楼房改建政策、改善危旧楼房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国企担当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强调,朝阳区高度重视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多次调研调度,确定此试点项目既为居民排险解难,又为危旧楼房改建工作提供了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创造了朝阳“首开模式”的良好开端。未来朝阳区将深入总结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经验,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和谐宜居的朝阳高品质生活环境。
张国伟对项目正式启动表示祝贺,光华里社区5、6号楼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是178号文落地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对于全市危旧楼房改建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已经明确了朝阳区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任务,希望朝阳加大力度按时完成全区改造任务和目标。希望建外街道搭建好政府、企业、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充分听取企业、居民意见,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日前,居住在光华里5、6号楼的58户居民在房屋签约协议上按下了手印,签下了自己名字。近日,光华里社区5、6号楼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危楼原拆原建工作进入新阶段,也意味着居民入住新居进入“倒计时”。按照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这两栋老旧楼将在原有基础上原地原建,而两栋楼的居民将和危旧房永远说“再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温馨、漂亮新房。
70岁的老楼将拆除重建
改造前
光华里5、6号楼位于建外街道光华里社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总建筑面积2382.3平方米,共有58户居民。2019年,光华里5号楼3单元301号卫生间楼板发生塌落,这引起了市委、区委高度重视,街道工委、办事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现场稳控和居民安抚工作,推进5、6号楼拆除改建工作。
由于这两栋居民楼年代久远,楼体结构严重老化,已经不能适宜居民现在生活。为此,建外街道多方征求意见,吹哨区住建委、规自分局、房管局等职能部门,会同产权单位、责任规划方召开协调推进会20余次,顺利通过了《光华里5、6号楼拆除重建实施方案》,以及改建设计方案、群众工作方案、居民安置方案、施工方案及物业管理方案等各专项工作方案。同时,针对老旧楼房多、年代久远、相对集中等特点,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小区老旧楼房改造提升方案进行整体设计,逐一解决了突破规划增加建筑面积、楼距过近日照不满足、居民期盼分户居住、厨卫入户等困难。
拆前居民改建意向征询
工作部署会
居民填写改建意向征询表
“咱们这楼年代太久远了,住着有危险,您看咱们给它重建一下咋样?”改建前,街道深入细致做好入户调研,广泛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热情。据统计,先后入户宣传改造政策80余次,召开居民代表会议3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光华里5、6号楼改建项目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4户居民主动拆除违法建设100余平米。在前期充分摸底调研基础上,11月26日,改建意向征询工作全面展开。街道专门成立了群众工作组,小区物管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反映居民诉求,针对异地居住群众,穷尽方法查找联系,通过电话沟通、微信群等方式答疑解惑,帮助社区“一户一策”做好居民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街道群众工作组在社区24小时挂图作战(户型图、装修效果图、进度图)、一户一策,就改造原因、改造政策、设计方案、安置方案、办理房屋手续、物业管理六个方面对居民进行详细解答。
“阿姨,根据您的情况,我们建议您……”这是这几天光华里社工们常说的话。而这些努力背后还有这一系列数据:第一轮改建意向征询1周突破90%、第二轮改建协议签订率2天达到100%,仅用30天时间两次签约实现100%。这些数据背后就是居民对街道工作的最大认可,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把市区的好政策向居民讲清、讲透、讲够,赢得了居民的全力支持,进一步提高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
“三勤三暖”响应群众诉求
为推进重建工作落地实施,在进行完备的工作计划后,光华里社区结合社区依托“暖光五色行”志愿服务队伍,做到“三勤三暖”(口勤多问、手勤多记、腿勤多跑;政策暖、服务暖、细节暖),让居民群众感到很贴心。工作前期,有一些居民对危改项目不理解,反映并提出了许多诉求,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梳理分析,针对居民找房源难、搬家难、回迁难等问题,根据每一户居民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将工作做实做细。
入户了解居民需求
社区工作者田昀霖说:“我们遇到这样一户居民,一开始我们几个社工轮番对他做思想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效果。后来在偶然一次交谈中发现,老人是考虑到家中的红木家具没地方放,又舍不得丢弃,加之没有租房经验,所以才迟迟不肯同意签约。得知情况后,社工们为老人提出了几套具体的解决方案,征求老人的同意后,着手帮他联系租房、搬家事宜,解决了居民难处,用真情推动工作稳步发展。”
为解决身处异地、异国的房主签约问题,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电话,与房主本人进行沟通,向他充分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建议房主采取本人出具委托书的方式,将签约事宜委托给在京的亲友。通过视频会议,房主、被授权人、社区工作人员、产权单位聚在一起,进行签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和房主进行事无巨细的沟通,确保签约过程规范、无疏漏,让各方都无后顾之忧。”社工王旭说。
签约现场激动人心
为了保障居民们在等待居民楼重建期间的生活,街道提前谋划准备,科学制定方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居民安置方案,设身处地为每一户居民着想。经过前期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签约的这一天,在正式签约现场,一边是社工现场答疑办理签约,一边是工作组带领居民到旧房清点存留物、查看电表、燃气。有的居民现场签字时激动不已,还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历史瞬间。
签约现场
“我在这住了大半辈子,现在要拆掉它,心里边还真有点舍不得!不过它也确实老了,住起来不安全,现在就盼着新楼早点建好,我们早日搬进新家!”
告别老居民楼,居民们虽有不舍,但是一想到能够住上新楼房,拥有优美环境、便利交通、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家,让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未来,居民将带着对新生活的新期盼入住新居……
编辑/谢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