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垃圾分得真不错!这袋是厨余垃圾,可以积50分,来,我扫您的码,给您把分积上……”一排整洁的垃圾桶旁,亦庄镇鹿海园三里小区垃圾分类桶前指导员石文成正在用微信“扫描”居民手中的专属垃圾分类二维码卡片。居民完成投放的同时,积分也分别显现在居民手中“亦分类”小程序和亦庄镇垃圾分类管理系统中。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在前期“一户一码”的基础上,升级为“一户一卡”,将垃圾分类纳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中,居民的积分实时到账;从每家每户主动分类,再到更多群众参与桶前值守,进一步激发群众热情。从单一举措升级到通过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形成系统合力,亦庄镇开启垃圾分类2.0模式。
据悉,在镇级层面加强统筹设计,构建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亦庄镇自主研发“亦分类”微信小程序,与亦庄镇综治网格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无缝对接。在平台系统中,亦庄镇202个桶站点位全部实现GIS落图,都纳入智能监控体系之中,真正实现了“一站一码”。将平台打造成为融合投放积分、值守打卡等多功能的移动管理终端,将繁杂的信息形成值守人员考勤表、各品类垃圾分出量、居民投放次数和正确率等可视化数据即时呈现。同时,平台连接“亦分类”小程序,可实时分析住户垃圾分类积分的结果,对积分较少的居民,有针对性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一对一入户指导。
下一步,将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对房东、中介的压实责任与社区共同形成楼门共建的合力,强化对居民及租客的责任约束,从而提升投放精准率。综治网格指挥中心坐席员通过摄像头进行及时巡控,若发现满冒、垃圾桶开盖、桶边不洁、无人值守等问题,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应物业负责人、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处理。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为分类的科学、决策的创新提供有效支撑,避免了值守人员重复操作,实现了垃圾分类实时精准管理。
亦庄镇实现了全镇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全覆盖。从方便群众和提高分拣效率的角度考虑,将原来贴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升级为“一户一卡”,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垃圾袋“破袋”的不便。用微信“扫描”卡片两面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码,就会在“亦分类”小程序中生成相应的“分类码”。每次投放垃圾时,桶前指导员使用微信“扫描”分类码,分类正确的垃圾都可积50分,每天最多积100分。居民还可以在“亦分类”中查询自己的投放记录和积分记录,用以兑换清洗油烟机、食用油、抽纸等服务和礼品,更大激发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红色引领”+“时长换积分”奖励机制,实现值守队伍常态化。针对如何规范桶前值守队伍,亦庄镇实行“红色力量”带头先行的策略,即党员成为亦庄镇守桶群体的固定人群,同时广泛吸纳团员、在职员工、其他志愿者,将“红色力量”加入到“绿色分类”的洪流中,成为分类的中流砥柱,由社区党支部按时段统一排班,由物业公司统一调度、考核,实名制打卡上岗,实现“定人、定时、定桶、定责”全过程督导。同时制定“时长换积分”的制度,要求桶前值守人员最少守桶一小时,每小时可兑换200分,以此方式进一步调动群众守桶的积极性,群众报名参与人数显著增加。目前“一户一卡”已覆盖亦庄镇所有社区,同时通过“定时投放”“红色引领”“时长换积分”等制度并行,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热情有了显著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精准率高达97%以上。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评选中,亦庄镇鹿海园三里小区被评为第一批市级示范小区,以后其他小区都将按此标准统一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争创更多示范小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