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变身“脱贫树” 秀山成重庆茶园面积最大基地县
中国新闻网 2020-12-10 10:09

“如今农村开通高速公路,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80%以上村民都开始种植茶叶了。”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凯堡村土家族村民杨昌林称。

“我们始种把产业增收作为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9日,中共重庆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目前秀山茶叶基地14万亩,是重庆市茶园面积最大的基地县。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北纬30度的黄金产茶带,属《茶经》所记载的“巴山峡川”之域,是中国茶叶的源产地之一。但因为地处偏远深山、交通环境不便等原因,秀山茶叶难以外销,当地村民虽然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不成规模,没有形成品牌。

杨昌林告诉记者,2018年他因为骨髓炎做了四次手术花了40多万,病好以后也不能干重活,不得已成了建卡贫困户。杨昌林指着自己的曾经动手术的腿脚告诉记者,现在家里收入主要靠妻子和父亲。

近年来,重庆秀山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广泛动员和依靠民营企业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从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帮助杨昌林这样的贫困户。

“我第一次来钟灵镇的时候,道路泥泞又狭窄,过往的矿车将道路碾压的高低不平,我们的轮胎都还没着地底盘就刮坏了。”重庆市秀山县钟灵茶业有限公司陈焕华回忆说。“即使这样艰苦的环境我还是选择留下来,一是因为钟灵的茶叶确实好,二是政府对我们真的是能帮的都尽量做,今天我们过来的这条路就是2016年通车的。”

道路通,产业兴。“原来重庆的茶叶很少卖到外省,大部分都是内销,现在我们的茶叶可以卖到山东、北京,甚至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陈焕华介绍。

在谈到扶贫模式时,陈焕华说,该公司作为重庆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采取“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将贫困户零散茶园流转,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每年支付茶叶基地租金100余万元。企业将有头脑、有经验的茶农培育成大户,通过大户指导贫困户统一实行标准化种植,组建专门技术服务队上门指导,实行保底价收购茶叶鲜叶。

凯堡村土家族村民杨胜明称,采收茶叶就能卖钱,而且公司以高出市场价的5%收购贫困户的茶叶,不愁销路。

如今,茶树成为村民们的“脱贫树”。凯堡村通过产业扶贫措施,变“输血”为“造血”。陈焕华介绍,2020年凯堡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000余亩,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跃至7000元,有效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入。

“今年我老婆到茶厂上班,我父亲也在家种了五六亩茶叶,三个孩子读书有政策帮扶,生活不愁了。”谈起现在的生活,杨昌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文/黄麓茜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