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庭故城考古40周年:学界共商“北庭学”研究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0-10-25 19:35

10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新疆北庭学术研讨会暨北庭故城考古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聚焦“北庭故城与丝绸之路”主题,全国考古文博领域7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襄北庭考古研究盛会,共商北庭学发展大计。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是唐代起建立的戍边中心和丝绸之路历史重镇。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都护府治所,是唐至元时期丝绸之路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目前天山北麓保存最为完整、最大的一处古代城市遗址。1979年至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对北庭故城附属建筑北庭西寺进行考古发掘,证实北庭西寺为高昌回鹘的王家佛教寺院,拉开了北庭考古研究序幕。此后,北庭故城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尚有一半未发掘,这是今后高昌回鹘佛教考古学主要的生长点,弥足珍贵。”40年前参加北庭故城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孟凡人研究员认为,北庭故城保存状况表明,它是新疆地区最适于大规模考古发掘、可出成果最多、最有价值的古城遗址。他希望北庭考古文保工作者继承传统,让北庭学这个金字招牌沿着古今丝路的金光大道大放异彩,为共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和北庭学作贡献。

当年新疆考古队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孙秉根研究员说,通过40年前两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发现一千多平方米精美壁画,出土一大批陶器、铜铁器、玉石器和彩绘木构件等珍贵文物,为研究高昌回鹘时期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佛教艺术、社会经济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该遗址壁画上发现很多回鹘文和汉文等题记表明,北庭当时就已经是多民族融合的共生环境,这为研究新疆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提供了宝贵史料。

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在《丝绸之路与北庭的多元文化》的主题发言中称,北庭都护府南枕天山、北望草原,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其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使北庭成为北疆地区一个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也汇聚了多种丝绸之路的文化要素,使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植根、开花、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副主任、北庭考古队领队郭物研究员指出,通过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唐代至蒙元时期的北庭面貌慢慢显露出来,以实物证明了汉唐时期,特别是唐代时期中原王朝在新疆的有效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繁荣畅通。他表示,今后要开展持续性的考古发掘,搜罗北庭历史上所涉及的全部区域,并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及实地调查,不断构建和完善北庭学的框架和内涵。“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能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新疆北庭学研究院介绍,北庭学概念自2016年提出并于当年6月在吉木萨尔县成立北庭学研究院以来,北庭学研讨会已连续举办4届。北庭学研究院还邀请一批专家学者建立北庭学智库,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学实践基地,并先后出版《北庭史论集》《北庭钱币研究》《北庭史丛考》《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北庭学研究第一辑》《北庭学研究第二辑》《北庭史料汇编》等学术专著,这些都为北庭学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提出,希望专家学者通过新疆北庭学术研讨会放开眼界、提升境界,推进北庭学术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让北庭学术研究更加立体、更加广泛、更加深入,也让北庭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文/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明年5月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从博物馆到发掘现场 考古研学带领公众“发现路城”
中国新闻网 2024-10-29
路县故城遗址开考古课了!15组家庭“走进”古人生活图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28
新疆保护修复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
中国新闻网 2024-10-15
新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完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1
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计划明年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孙勐:破译更多“地书”,解开更多谜团
光明日报 2024-01-30
20组家庭走进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