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拒绝非自行车 这条专用道24小时有人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11 18:25

7月31日,北京自行车专用道西延工程完工通车,“回天”地区居民可骑车从回龙观地区直达中关村软件园。加上开通已有一年多的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北京市的自行车专用道越来越长。加上开通已有一年多的首期工程,北京市的自行车专用道越来越长。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这条被大家交口称赞的“通勤专线”现状如何?8月11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回访自行车专用道发现,不少上班族放弃了电动车,改为选择自行车代步。而工作人员为保证“专路专用”,24小时三班倒,值守道路出入口。

探访:设置潮汐车道 全程有8处出入口

8月11日早上8时30分许,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来到回龙观地铁站,正值上班高峰,前往市内上班的人都进入了地铁。

在地铁口不远处,自行车专用道就在高架桥上,前往上地附近的人则骑着车行走在桥上,6米宽的道路用颜色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中间是红褐色的潮汐车道,可以在早晚高峰时“借用”。

道路两侧设置有隔离栅栏和绿化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据了解,道路沿途共有8处出入口,出入口的坡道处设置有国内先进的助力系统,可以省力推行。

记者沿着这条6.5公里的专用道走了一个来回,在入口处不但有人看守,还有关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行人等严禁进入的标志。

大部分路段都在高架桥上,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一套监控设备,随时发现是否存在违规者。而在各个出入口处,保安员看到准备在路边停留的骑车人,会立即出声提醒。在上面骑行的时候,不用担心机动车和其他车辆的干扰。

在记者探访的一小时内,共有三四百名骑车人赶往上地方向。 

街访:有人专门买了自行车 还有人来这骑车锻炼

据了解,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道于2019年5月31日开通,全长6.5公里,东起昌平回龙观,西至海淀上地。其中新建段长5.46km,路面净宽6m,属于全封闭路段,限速15km/h,行人、电动自行车、机动车禁止入内。

早上出去,下午或者夜里返回。在很多人心中,回龙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睡城。由于距离电子产业发达的海淀上地很近,所以一些上班族选择住在几公里外的昌平回龙观。而自行车专用道投入使用后,最方便的就是来往回龙观与上地之间的人,沿着自行车道,半个小时就能到达。

根据市交通委及北京交研院的跟踪调查数据,自行车专用路工作日骑行量呈现典型的“双驼峰”曲线,其中早高峰时间为8时至10时,晚高峰时间为18时至20时,早晚高峰小时的骑行量占全日总骑行量的58%左右。

同时,骑行呈现明显的潮汐性,早高峰以回龙观至上地方向为主(居住地到工作地),晚高峰反之。据统计,这条专用路一年间总骑行量超过140万辆次。

“我住在龙兴园小区,上班的地点在上地附近,以前都是骑着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8月11日上午,记者在上地的自行车专用道附近见到了在路边小憩的张先生,他骑着一辆崭新的山地车,刚刚从自行车专用道出来。“自从有了这条专用道,确实特别方便短途的出行者,我刚刚新买了一辆自行车。”

而另一名带着孩子骑车锻炼身体的居民王星(化名)则表示,以前骑车的时候没有专用道路,只能和电动车、摩托车甚至汽车抢路权。

“路面上各种车辆都有,我就害怕出现危险,不敢随便带着孩子出来骑。”王星说,自从一年前家门口开始设立自行车专用道之后,他觉得特别安全而且方便,“每天来回骑20公里,对身体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道路的维护和使用方面,目前都令人非常满意。” 

防止无关人员闯入  24小时有人值守

记者注意到,这里为了配合自行车专用道的使用,专门设立了二层、三层的自行车停车架,多名身穿“市政”字样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看护自行车,也有共享单车管理员正在对路边停放的过多的自行车进行清运。

一名安保人员告诉记者,根据上下班的需要,上班族可以选择上午在这里寄存,下班的时候再骑走,非常方便。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停车架至少可以容纳上千辆自行车,有“私家车”,也有共享单车。

据安保人员介绍,从自行车专用道设立以来,骑行人员越来越多,由于媒体和有关部门持续进行宣传报道,周边居民对此已经习惯并理解,违反自行车道规定的人也越来越少。

“有时会出现快递小哥或者外卖员误闯路口的情况,只要我们劝说一下,都会理解的。”在回龙观自行车专用道口进行值守的一名保安员说,快递员和外卖员使用的是电动自行车,他们根据导航的指引来到路口处,“一般都是新来的外卖员,可能不了解情况,劝说之后,第二次他就不往这里走了。”

在另一进出口值班的保安员王先生说,他从一年前就开始在这条路上值守,和同事们24小时三班倒看护,随着道路宣传效果的提升,越来越少遇到强闯路口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配合我们的”。

实习生 李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白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