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争锋服贸会
北京日报 2020-08-10 22:06

智能仿生鲨鱼无人潜航器  本报记者 赵鹏摄

本报记者 赵鹏

三甲医院的眼科专家有望远程操作着机器人,同时给不同省市的多位慢性眼底疾病患者做手术——这看似科幻电影中的情节,最快明年即有望成为现实。

快速诊断病情、远程参与外科手术、水下搜索救援、监测和回收海上溢油……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功能日益强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记者昨天获悉,众多北京出产功能迥异的智能机器人即将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揭开面纱,让广大市民一睹真容。

北京机器人产业优势渐趋突出

作为今年服贸会8个行业专题之一,服务机器人智能科技专题展区将带来最前沿的硬科技盛宴,10800平方米展区面积中将设置“智慧家庭”“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商业”“智慧环境”五大板块。

市经信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处长耿磊表示,在医疗健康领域,北京机器人产业的优势非常突出,北京医疗领域机器人企业数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智能物流领域,北京也拥有一批货真价实的独角兽企业;在商用领域,北京服务机器人已在应用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据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则披露,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已占全球市场1/4以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合作局副局长闫英称,到2025年全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值将力争突破千亿元大关。

自研手术机器人替医生补短板

科技无国界,中瑞福宁相继在欧洲成立了肝脏手术机器人研发中心、眼科机器人研发中心、骨科机器人研发中心、牛津大学机器人新材料研发实验室,奠定了中企的国际化技术与人才基础。

研发投入不断加码,国产机器人也迅速迭代升级。眼下,中瑞福宁研发的骨科机器人、眼科机器人、综合服务机器人等“智慧家族”产品已走向世界舞台,中瑞福宁也申请了专利52项,包括23项国际专利。

“经过十几年的研发,我们这款OR眼科手术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瑞福宁相关负责人说,“它被用于对眼底疾病进行注射治疗。”

无影灯下手术室充斥着危险的X射线,骨科医生手术时只得身着厚重的铅衣。传统骨科手术视野差、精度低、不稳定、有辐射……诸多难题该如何破解?随着现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传统骨科手术场景正在被人工智能技术颠覆。

PinTrace骨科手术机器人个头不大却本领不小。

作为世界首款三位一体(人机交互系统、定位系统、操作系统三个部分集成为一体)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它优化和改进了骨科微创手术技术,显著改善患者愈后恢复,可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手术和骨折等创伤外科手术。

京产水下机器人彰显中国实力

作为中国海洋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博雅工道今年有望创下1.5亿元产值领跑全国,这次它将携数十款海洋智能装备亮相服贸会。

目前困扰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是水下机器人的商业化,百公斤级以上作业型水下机器人明显不足。要实现我国水下机器人向更深、更远、功能更强的目标发展,大公斤级、深远海型水下机器人必不可少。

国产当自强,博雅工道自2015年起自主研发了多款海洋智能装备,如智能缆控无人潜航器、水陆两用履带车、智能仿生鲨鱼无人潜航器等。

不仅重研发,博雅工道更重视实际应用。2019年收到有关部门陕西省水库落水救援需求,博雅工道火速派遣团队携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下探摸,最终完成了对3名落水人员的打捞工作。

2018年河北海事局针对渤海湾海上溢油问题,采用博雅工道提供的溢油回收技术方案,通过其水下机器人对海上溢油进行检测,通过搭载专用装置成功回收溢油,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