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重生》《寻狗启事》转网“端午档”,互联网是文艺片的更好归宿吗?
上观新闻 2020-07-02 11:10

“希望大银幕永远不要消失,但院线和网络是并行不悖的。”6月26日《灰烬重生》直播活动上,导演李霄峰说。2010年,《灰烬重生》入围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获得业界广泛关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0年后,这部颇具艺术气息的影片最终选择在网络上和观众见面。6月27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入围影片《寻狗启事》也在优酷上线,同样是一部文艺片。

高口碑、低票房一直是文艺片之痛,甚至有人“下跪”来求更多院线排片。疫情之下院线文艺电影陆续转网,也引人思考,小众文艺片要解决生存难题,包容性、可能性更大的网络不失为一种尝试途径。互联网会是文艺片的更好归宿吗?

网络给了文艺片新去向

入围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时,影片《灰烬重生》还叫《追·踪》。该片由李霄峰执导,罗晋、聂远、辛鹏、姜佩瑶、李嘉琪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起尘封十年的悬案背后隐藏的秘密。它既是一场“犯罪”所引发的对人性善恶的拷问,也揭露了欲望的阴暗面所造成的残酷。2017年,影片其实在线下放映过,入选第22届釜山电影节、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第20届爱沙尼亚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

尽管有多个电影节加持,但过于个性化的剪辑方式让叙事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不少观众冲着主演罗晋“二刷”“三刷”,却也难阻挡弹幕里飘过一行行“看不懂”。目前该片豆瓣评分为6.0分,刚刚及格。如果放在院线放映,《灰烬重生》也许能带来更好的口碑,小屏幕削弱了它色彩浓郁的视觉美学和艺术化表现手法,让很多人惋惜,“它更适合在大银幕上感受”。

相比之下,《寻狗启事》注重讲故事。影片围绕即将硕士毕业却不慎弄丢教授家的狗的东北“小镇青年”张广胜展开。担心影响毕业与前途的他与父亲老张全城寻狗的经历,引发了一系列荒诞又现实的故事。该片作为导演蒋佳辰的长片处女作,在2018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入围亚洲新人奖,正如评委宋佳所说,这部影片“故事有趣,表演朴实”,是难得一见的优秀处女作。好看的故事引发了很多观众共鸣,有人称其为“这个夏天最值得一看”的电影。不过,在视觉表现力上,《寻狗启事》不是那么弹眼落睛,再加上没有知名演员参与,该片在豆瓣获得7.2分,但评价人数仅有几百人,属于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此前,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曾表示,5亿元体量以上的电影靠互联网模式基本无法回收成本,影院的成本回收模式才能保证大投入电影能够平衡或有盈利。但对于小成本、轻量级的文艺片来说,网络也许是一个机会。疫情期间,网络电影票房分账成绩不错,不少电影分账票房过千万。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认为,对于这类文艺片来说,放到院线和其他商业片竞争不占优势。如今,互联网对优质院线电影需求高,在这个时期转为网上发行不失为一条路。“注重视觉特效的大片需要大银幕支撑的,注重情节性、走故事路线的电影,对视听相对没有那么高要求,放到互联网上,艺术损耗度没有那么大,可以尝试。”

李霄峰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少女哪吒》曾在2013年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2015年7月,《少女哪吒》遇上残酷“暑期档”,在《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夹击下,首日排片量几乎为零。正式上映前,该片在全国11个城市举行了小范围内的点映,发行方希望借此来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排片量。不过,最终《少女哪吒》仅收获了53.5万元票房。当时一条豆瓣热评似乎一语中的,“互联网提供了那么多可能性,这些艺术片导演为什么偏要死磕暑期档的大银幕呢?”

导演李霄峰

如今,李霄峰真的带着他的第二部电影拥抱了互联网。互联网会是文艺片更好归宿吗?“现在都是些尝试,下结论为时尚早。”刘海波认为,文艺片是否适合网络发行,需要有大量案例来评估收看效果、资金回笼率、制片方反馈等,案例数据越多,可借鉴度越高,才能形成合理决策。“院线是红海,中国电影每年生产约1000部,700部拿到‘龙标’,而排片量只有300部。文艺片需要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互联网靠深度、无限的虚拟空间争夺观众的有限注意力,至少给了文艺片新的去向。”

不仅要被看到,还要良性循环

700部院线电影、300部进入院线拍片,很多文艺片可能就是剩下的那400部。《灰烬重生》和《寻狗启事》分别完成于2017年和2018年,但直到今天才在网上和观众见面。

“看到这部影片上线挺惊讶的,第一次看到它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说。2010年,李霄峰凭借《灰烬重生》入围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当时,石川也参与了剧本讨论。他认为,该片拖到现在才在网上上映,和缺乏市场竞争力,一直难觅线下档期有很大关系。“不管线下还是线上,文艺片的发行渠道都是一个摸索过程。”

李霄峰在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洽谈现场

2016年,大象点映通过“众筹点映”方式举办观影活动,为电影找到观众群体,解决了文艺片进入院线的途径,成为业内人士看好的文艺片线下发行方式。去年,纪录片《零零后》创造了500万元点映票房纪录,连片方都想不到能有这样的成绩。票房一日游,获得几万、几十万的票房,对于文艺片来说是常见现象。对于《灰烬重生》《寻狗启事》来说,即便能进入院线,可能也难免这样的命运。“文艺片能争取到排片机会就不错了,很多根本没机会。”石川坦言,曾有一部纪录片到处找不到发行人,导演甚至打算拿到咖啡馆放映。“他说,只要有人看到,就心满意足了。”

能被看到就心满意足了,这也是许多文艺片创作者的心声。互联网至少解决了“被看到”的需求。李霄峰曾在《少女哪吒》首映式上表示,“希望喜欢‘哪吒’的观众,能在电影院里幸运地找到这部电影。”在《灰烬重生》的主创直播中,面对院线电影、网络电影发展的“灵魂拷问”,他同样没有文艺片导演的“清高”,而是平和、谦逊地接受了小荧幕放映方式。演员辛鹏则坦诚地说,“作品能和大家见面,就是最好的事情。”

“被看到是基本要求,但不能止步于被看到,能够实现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让文艺片活下去。”石川认为,互联网观看形式出现后,为纪录片、文艺片发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能否成为稳定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答案。“最关键的问题是,线上的销售回收模式,能不能支撑文艺片再生产,只有这样才形成良性循环。”在他看来,现在的互联网回收模式还不足以支撑电影工业。尽管字节跳动以6.3亿元收购了电影《?迓琛罚?么蠹铱吹交チ???没乇ǖ目赡苄裕??猜冻隽耸谐〉奶旎ò濉!叭绻?叱9嫦呦路⑿校??迓琛芬残砜梢源锏蕉???谠?狈浚?短铺?》《姜子牙》等电影不愿拿到网上放映,也说明业内并不看好这条路。商业片尚且不能在互联网形成良性循环,艺术片更不行,它们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此前,也有一些文艺片高票房的案例。比如《何以为家》票房过亿,《小偷家族》也有近1亿票房。石川认为,屡屡出现文艺片票房黑马现象,正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不成熟。“比如张杨在拍摄《皮绳上的魂》时顺带拍了一部《冈仁波齐》,没想到后者成了爆款。关键问题不是片子品质好不好、导演强不强,而是整个市场和电影生产的工业体系没有成熟到能支撑艺术片实现良性循环。”在他看来,尽管线上未必比线下好走,但仍然要鼓励文艺片在互联网上探索,“面前有两条路,都不一定走得通,但都要去试试。”

《寻狗启示》主演丁溪鹤曾获上影节亚新奖最佳男演员奖

有话题,任何一天都会是档期

五一期间,几大视频平台推出十多部网络新电影,形成线上“五一档”。端午期间转网的两部文艺片,再加上近期上映的网络电影《机械画皮》等,同样形成了线上“端午档”。未来,电影网络档期会否形成常态?

“人的注意力和消费力都是有限的,所谓档期和假期及消费冲动有关,但能不能成,是一个多方合力的结果。”刘海波认为,形成电影档期需要制片方、发行方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观众也有相应的消费诉求,出现标志性的档期电影,才能形成一定档期惯性和马太效应。“希望未来每个周末都可以是电影档期,不管线上还是线下,档期多了,对电影来说是好事。”

《寻狗启事》剧照

石川也认为,所谓档期就是影片发行最好的契机。“以后一定会形成线上档期,但互联网消费可能性远远超过线下,这意味着线上档期不可能像线下布局。”他预测,以后互联网档期概念会类似于“双十一”购物节,以话题热点为由头,未必以节假日为由头。比如12月28日是电影的诞生日,国外就有人专门制作影片,在这一天上映,以向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致敬。“只要有话题,任何一天都可能成为档期。”这样的线上档期,宛如一个个线上电影节。石川认为,正如云观影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选择,只要有利于消费和行业的良性发展,各种形式的探索都应该欢迎。“院线和互联网的理想关系,应该像餐厅和外卖一样。并不是有了后者,前者就要关门,而是通过调整经营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不同模式的消费体验。”

文/上观新闻记者 钟菡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谁的错?何赛飞这部演技封后之作上映,票房还不到90万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3
文艺片票房遇冷,别先怪观众
中国青年报 2023-10-07
中青报刊文:文艺片票房遇冷,别先怪观众、怪院线
中国青年报 2023-10-07
文艺片如何破圈?专家来支招!
北京日报 2023-09-28
创同档期票房第二高成绩:端午档观众“粽”意,暑期档前景可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5
《隐入尘烟》票房破9000万 讲述西北农村故事的冷门文艺片成今年口碑最好国产片
解放日报 2022-09-06
影评|雅俗共赏应成为文艺片的追求
新民晚报 2022-03-17
《红辣椒》导演李军林: “一个人的营销”,让文艺片“被看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