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指导垃圾分类和坚守防疫一线“两不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26 14:00

“您好,这些垃圾您在家分得挺好,但是扔厨余垃圾的时候要’破袋’,把装垃圾的塑料袋扔进其它垃圾的桶里。”5月26日上午8:30,在房山区西潞街道海逸半岛社区垃圾投放站,一位穿着“绿马甲”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正在指导居民注意垃圾分类的小细节,她就是社区负责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刘立杰。

微信图片_20200526135932.jpg

时针指向9,刘立杰开始对垃圾桶进行“封桶”,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小区投放垃圾的时间是上午七点到九点和下午六点到八点,到了这个时间,他们这些垃圾分类指导员就会“封桶”,培养居民们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然后,他们会到小区门口换上“红马甲”,坚守疫情一线,开始测体温、查出入证等疫情防控工作。

据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宁介绍,社区最初的情况并非如此,刚刚撤桶并站的那几天,居民不太适应,有的没有在家里正确分类,有的看桶没有开就将垃圾直接扔到桶站边上,有的甚至把垃圾扔到原来的垃圾点,只能由社区干部、分拣员和志愿者将垃圾翻出来,再一一分拣出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经过不断研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社区党员多,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啃下这个“硬骨头”。

社区党总支广泛发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推广,让党建引领成为垃圾分类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据了解,海逸半岛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80%是党员,他们中有很多人还同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穿上红马甲,他们是疫情防控守护者;穿上绿马甲,他们是垃圾分类指导员。他们每天在桶边手把手教居民垃圾分类,有居民将垃圾混合投放时,他们都会一边耐心指导,一边亲自示范重新分类。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人们的习惯悄然发生改变,分类越来越精准,乱投乱扔的现象几乎销声匿迹,居民们自发把垃圾分类的前沿阵地推移到家、落实到户。

此外,社区党总支还将垃圾投放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加以改善,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避免居民开关桶盖把手弄脏,社区为每个垃圾桶加装牵引绳和滑轮,一拉牵引绳,桶盖自动打开,许多居民觉得很贴心。志愿者还为垃圾分类正确的家庭发放印花,每月月底用印花换取礼品奖励,小小的仪式感和奖励措施,增强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趣味性和动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