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艰难战“疫”:活下来才有春天
证券时报 2020-04-02 07:00 阅读量:1189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对于一个产业而言亦是如此。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令连续两年产销下滑的汽车产业雪上加霜。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汽车产业的疫后恢复,牵涉着未来我国经济的走势。3月31日,国务院确定了三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走出低谷,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提供有力保障。

从来没有料想过,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按下“暂停键”。

汽车产销量雪崩式下滑、全球供应链频发预警、整车企业掀起裁员降薪潮、经销商门店门可罗雀……受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突遭多重考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9.6%,疫情对产业的影响空前。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3月31日,国务院确定了三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一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30年底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影响难量化

疫情的冲击,让2月的汽车销量降至历史最低。过山车式的数据波动,最直观地反映了中国车市遭遇的重创。

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受此影响,物流运输业受阻、零部件配套供应不畅,汽车生产端逐渐陷入停滞。而与市场同频共振的消费端,则迎来了更大的冲击。由于大部分消费者主动进行居家隔离,出行缩减,导致市场需求受到严重抑制,汽车消费呈现断崖式下跌。供应端、生产端、消费端的集体承压,对于已连续两年产销下滑的中国车市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其中,2月的跌幅最为严峻,产销量分别为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系历史最低水平。

追溯部分上市车企披露的2月产销快报,上汽集团(600104)、吉利汽车(00175.HK)、广汽集团(601238)、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002594)、东风汽车(600006)2月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均超70%,更有部分上市车企的2月销量跌幅超过90%,惊现零产量。“如果政府不采取新的支持政策施以援手,预计2020年国内的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将达10%。”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来,疫情对于汽车产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上半年,对全年的影响都是不容乐观的。

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梁超认为,从供需的角度来看,虽然前期大部分企业因延迟复工,导致生产放缓,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充分控制,生产端加班加点, 产能并不会成为制约消费的因素。相反,需求端的恢复,则需要一定的时间。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自2月19日迄今,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总体达产率已经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

生产端的复苏为产业全面回归正轨打响了第一枪。但汽车消费端恢复仍是一道待解的难题。有行业专家表示,与2003年非典疫情所处的大环境不同,近年来我们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疫情的突袭,给各行各业带来严重影响,也会导致部分潜在消费者收入缩减。因此,疫情结束后,即便是消费者确实存在购车需求,也会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而捂紧“钱袋子”。“可能短期内前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会有一定释放,但长期来看这种回暖非常有限。”上述专家告诉记者。

除了消费信心的不足,国外形势的变化也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增加了一丝不确定性。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蔓延,已有100多家主流跨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陷入集体停产状态。太平洋证券分析称,短期来看,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多米诺骨牌尚未倒塌,但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供应端的压力将逐步凸显。

短期来看,疫情对产业的冲击集中于生产端、消费端和供应端;但长期来看,它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的节奏,触动了产业向上的中枢。

活下来才有春天

“我可以接受降薪,也充分理解公司的难处。这种情况下,只要不裁员,大家就都有长期发展的机会。”受疫情的影响,1-2月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9.6%,具体到企业层面,则是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缩减。基于这样的原因,汽车行业内掀起了一波小范围的降薪裁员潮,即便是头部车企,也难逃降薪的命运。

一位汽车企业的员工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最近身边不少同行都接到了降薪通知,但其实大家都还挺理解的。对于员工而言,最期望的是公司能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如果公司在疫情的冲击下倒闭了,吃苦头的还是员工。”

根据中汽协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此次疫情对于零部件企业的影响更大。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此外,记者了解到,部分汽车经销商库存已位于警戒线之上,现金流吃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30%的4S店现金流无法支撑超过3个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那些平常经营状况就比较堪忧、利润较低的企业,在这一轮冲击中是很难活下来的。相应的,疫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产业内的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

如何避免被淘汰?如何纾困?有行业专家认为,从短期来看,企业要做的就是急剧收缩,活下来才有春天。同时,企业也需要坚定信心和策略,对长期的战略转型不动摇,尤其是要更重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从长期来看,疫情考验的是企业的免疫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行业内的企业更应该在加强跨界合作、国际交流的同时,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有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应对冲击的法宝。

东兴证券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后疫情时代”具备很好的崛起机遇。其中,乘用车方面,中国品牌企业可以加码印度等海外国家布局,抓住欧洲与日韩品牌带来的空档期,发挥在品价比层面的优势;零部件方面,由于全球疫情的冲击,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告急,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溢价能力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将有一定提升空间。

编辑/温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