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我们登上了月球,大西洋也还是人类世界的中心。”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03-21 19:00

前往美洲港口的移民们热切地凝望着爱尔兰西南角的灯塔岛,这番甜蜜的哀伤催生了它的昵称:爱尔兰的泪滴。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大西洋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座单纯的桥梁!它显然还成了一个焦点、一条轴线、一个支点,长期以来,现代世界的权力和影响力都围绕着它分布。

可以说,如果地中海长期以来是古典文明的内海,那么大西洋就已经及时取而代之,成为西方文明的内海。

历史地理学家D. W. 梅尼(D. W. Meinig)曾在1986年写到大西洋的这个可知的新角色:这片海洋,他写道,独一无二地拥有“东边的古老文化座席,西边的扩张前线,还有长而完整的非洲海岸”。大西洋在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各个强权和文化影响力之间维持着平衡。它是连接它们、团结它们,也以某种不可言说的方式定义了它们的一个存在。

大西洋共同体

1917年,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成为推动大西洋共同体概念的第一人。在《新共和国周刊》(New Republic)的一篇著名论文中,他写到大西洋,称其为“把西方世界连为一体的意义深远的利益网”的核心。尽管我们现在认识到了这个共同体是什么,它完全接纳的成员有哪些(即使我们并不完全理解它),但有一点很清楚,尽管印度、日本都将提出要求,但至少目前为止,这个集合中所包含的仍是能影响这个星球主要事务的国家和文明。

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某种泛大西洋文明的共同体,在其初期仅仅包括大西洋沿岸的北部国家,一边是西欧国家,一边是美国和加拿大。后来,拉丁美洲和西非、中非都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巴西和塞内加尔,圭亚那和利比里亚,乌拉圭和毛里塔尼亚,现在都已经和几十年前的冰岛、格陵兰(丹麦属地)、尼日利亚、葡萄牙、爱尔兰、法国和英国等明显的大西洋国家及地区一样,完完全全融入了大西洋共同体。实际上,这个共同体还要更大更广泛,后面的内容将会解释这一点。

然而,这个将这些千百万人口和无数文明文化连为一体的水体——这个覆盖了3300万平方英里,呈S形,在西半球被称为“亚特兰蒂”,在东方一般被称为“大西洋”的水体——却遭受了被忽视的命运。它完全可以说是一片人们视而不见的海洋——明明就在那里,显而易见,但从很多方面来说又一点也不明显。

无可否认,它就是显而易见的。“哪怕我们在太空中建了一个卫星站,”美国的历史学家伦纳德·乌思怀特(Leonard Outhwaite)在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时写道,“或者我们登上了月球,大西洋也还是人类世界的中心。”

《大西洋宪章》的签署,标示着美国接棒英国,成为西方世界名义上的领头羊。

大西洋是 “活”的

不是所有水体都像大西洋这般生机勃勃。有些内海也很大,在地形意义上也很重要,航行起来也很复杂,在历史上也很关键,却不知怎么就显得静得出奇,看不出一点生机。

大西洋绝对是活的——活得气势磅礴、显而易见。这是一片运动的海洋,气吞山河、永不停息。它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响声——永远在怒吼、轰鸣、沸腾、冲刷、隆起、拍击。很容易想象它在呼吸——或许在大海中央这还不那么明显,但是在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处,当海水在沙滩上起落时,它就近乎完美地模仿了生物平稳的呼气和吸气。与海共生的生物们也在随着它起伏:小怪也好,巨兽也罢,不可计数的“怪物们”都在它的深处熙攘活动,构成了一种海的和谐,为海水平添了一份律动之感,如同一种海底的脉搏。而且它还有心理活动,它有情绪:有时忧郁而阴沉,偶尔又狡黠而淘气;但始终深沉而强大。

它还有着完全可以预料的寿命。地质学家相信,到彻底终结为止,大西洋一共将活过约3. 7亿年。大约1. 9亿年前,它第一次张开大口,吞进了水,然后开始增长,逐渐长到了海洋的体量。目前它正享受着宁静而安稳的中年,每年只扩宽一点点,海中间的几座火山不时喷发,但总体来说,尚不必经受任何痛苦的地质动荡。但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些动荡就会到来。

经过一段在地质学家看来还不算太长的时间,大西洋的面貌就会开始变化,体积会剧烈增加。最终,当它周围的大陆震动起来,并向四面八方滑落时,它的形状就会开始改变,海岸线(根据当前最受支持的发展情形)将向内收缩,重新合拢,海洋将最终把自己压干,自我消失。行星预测者估计,这将在1. 8亿年后发生。

这个寿命可不短了。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假设地球的整个存在时间,从熔融后的冥古宙,到今天这有着清凉草地的全新世,共经过了约46亿年。大西洋作为世界上的一个独立水体,将存在总计3. 7亿年,占据星球目前总寿命的8%。其他的海洋大多生而复去,存在的时间要短得多:要和其他事物竞争长寿冠军的话,大西洋很可能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事物之一,是一位潜在的老前辈,一位非常可敬的破纪录者。

那么,把大西洋的故事写成传记就有可能也很合理了。它是一个生命;它有着地质学上的出生、扩张,然后演化成如今中年的形貌、体积的故事;而且它还有着容易预料的收缩、衰落、死亡的结局。本质上,这说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是关于一个生命体的传记故事,有着可以确定的开头、一个不言自明的中间和一个可能出现的结尾。

但是,还远远不止这样的故事。因为我们不能忽略这个故事中人类的故事。

海洋的惊涛骇浪

人类的海洋故事

当人类第一次登上大西洋的海岸时,人类的故事就开始了。人类初次涉海最有可能是在非洲南部,而且很可能(对这个故事来说是非常偶然的)是在非洲的南大西洋海岸边入海的。从那一刻起,所发生的一点一滴都是人们能想象的最复杂、最多维的情况:人类的海洋故事迅速变成了一个冒险传说,混杂着各个民族和相似者,充斥着不同语言和习俗,涉及千奇百怪的行为和事件、成就和发现、困惑和竞争。这个故事讲起来可不容易。海洋大西洋自身形成的故事用简单的时间顺序来讲就非常合适——但人类经历的细节几乎无法按这种方式来处理。

比如说,怎么才能把一个利比亚渔民的经历和在冰岛边巡逻的核潜艇结合起来呢?或者,如何把纳米比亚海岸上挖紫水晶的矿工的生活和执导《亚兰岛人》(Man of Aran)的美国导演的生活联系起来呢?如何写一个英国航空公司波音飞机机长的生活和南乔治亚海岸边一艘冰山巡逻舰舰长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从所有这些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中创造出一个合理的最佳结构呢?

在很长时间里,这都是一个难题。我万分渴望写下大西洋的故事。但结构该是什么,又在哪儿呢?正如老话说的,我当时只能“望洋兴叹”,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那一天,我俯瞰着翻涌的海水,心想:如果海洋有生命,那人类和它的关系不也拥有某种生命吗?毕竟,化石以及从地里挖掘出来的各种发现表明,这种关系有一个特定的出生时刻。它还可能会有一个死亡时刻——即使是最坚定的乐观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末日是可以预见的,过个几千年,或许几万年,人类就会终结,那么这个方面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图文来源 | 悦读名品(摘自《大西洋的故事》)

封面图©摄图网

扩展阅读

《大西洋的故事》ISBN:9787122349408

作者:(英)西蒙·温彻斯特(Simon Winchester)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西洋的故事》,一部生存与冒险、探索与发现、海战与霸权、财富与贸易、飓风与灾难的人类史诗!

美国历史学家伦纳德•乌思怀特在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时写道:“哪怕我们在太空中建了一个卫星站,或者我们登上了月球,大西洋也还是人类世界的中心。”自发现它的那一刻起,大西洋就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

英国著名作家、记者西蒙•温彻斯特,通过多年详实考据与深入研究,最终写就了这部大西洋与人类包罗万象的精彩故事!

来源:化学工业出版社

编辑/张艳艳

相关阅读
新知|法国 小小渔村,发展成大西洋海岸的明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持续或致大西洋环流在2025年后崩溃
中国新闻网 2023-07-27
马克龙直接发声!“日本不在北大西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13
美英《大西洋宣言》被多方嘲讽,英媒:苏纳克成拜登“廉价约会对象”
环球时报 2023-06-10
历时54天人力划桨5239公里 中国教授与队友合作划独木舟横渡大西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0
划独木舟跨越大西洋的成都探险家刘勇讲述54天探险经历
成都商报 2023-04-07
大西洋海草“疯长” 旅游业受威胁
新华社 2023-03-17
无动力划船5500公里启航 成都高校教授挑战大西洋
成都商报 2023-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