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武汉音乐广播电台的一名主持人,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感染者。2月10日出院之后,他在小红书上以“郝哥”为名直播分享自己的康复经历,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患者和对陷入疫情恐慌情绪的人一些温暖和信心。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中,他分享了感染后从沮丧到与病友们相互支持,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的心路历程。他就是郝丹。
2月28日,郝丹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希望能以另一种形式对正在和病毒抗争人们带来一些激励和帮助。
感染病毒住院后 病房里组群“必胜小分队”
郝丹作为武汉音乐广播电台主持人,几乎每天都要做一小时的直播节目,疫情严重的春节期间,工作负担比往常更重。1月26日ct诊断他的双肺大面积感染,被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收治,2月2日经核酸检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者。
郝丹的病房里,共住着四位发高烧的病友。刚入院时,郝丹和病友们每天都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各种官方通报、新闻报道乃至群里的小道消息“堵的满满的”,病房里的气氛很压抑。
做了13年电台主持人的郝丹,在住院前是武汉音乐广播电台旗下节目《第一喜事》的主持人。在这档每天1小时的节目中,郝丹不仅为大家的喜事服务,还和大家讨论对婚姻的看法,他很擅长捕捉听众的情绪,并耐心分析原因进一步开导。郝丹因此被听众们称为“幸福导师”。
“被感染之后,将消息告知了单位领导和父母,没有进行更多扩散。”郝丹告诉北青报记者,在病房里,其他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媒体人身份,但出于自己的职业习惯,他察觉到自身和病友们的心理变化。于是他拉着另外三位病友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必胜小分队”。
在群里,郝丹除了分享疫情相关的好消息,还会转笑话和段子逗大家开心。有病友情绪低落时,他会鼓励,“千万别想不开,你可是身经百战的老总!这个坎肯定也能迈过去。”“你身体好才会发烧,这是免疫力在和病毒作斗争”。
除了精神上鼓励大家,郝丹还主动承担起病房里的重任:按呼叫器。在发热阶段,每个病友每天大概要打7瓶吊针,而病房里呼叫器数量有限,需要有人及时按呼叫器提醒护士换输液瓶。郝丹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要起身按一次呼叫器,让病情更重的病友得到更多休息。
“在困境里传递希望,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郝丹说,他中途更换过一次病房,如今,第一个病房内的两位病友都已经健康出院,仅剩的一位也即将出院。
将这场特殊的直播 作为自己的第21档“节目”
其实,郝丹生病后,来自周围人的关心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一位12年没联系的大学同学在得知武汉疫情后,给郝丹寄了500个口罩;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给郝丹寄来了两套防护服。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也让郝丹和病友非常感动。
郝丹说,他在医院时就在想,自己感受到那么多的关心和善意,痊愈后一定要传递正能量的声音来回报。于是,郝丹在小红书开启了这场特殊的直播,讲述治疗过程和自己调节病中情绪的做法,并利用长期的职业经验,帮助更多人调节隔离期的焦虑心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特殊时期的生活和工作。
许多有网友看过直播后给郝丹留言:“之前很害怕,看了你的直播不再焦虑了。”
还有用户看了郝丹的直播,决定向医院捐赠医护用品。郝丹承诺他将继续直播,分享大家防范病毒和就诊过程中的问题,继续传递信心。
作为主持人,郝丹一共做过20档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和听众交流各种人生理念。“我现在自己发笔记、做直播,像是在做第21档节目,但这一次我的角色是传递温暖的普通人。”郝丹说。
分享经历传递力量 以此激励和帮助其他人
北青报:你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郝丹:我总共入院15天,在2月10日出院,昨天(2月27日)到医院进行复查,比起健康时的状态,身体恢复了六七成。
北青报:住院时你的感染症状严重吗?
郝丹:我自己判断,属于那种接近于重症的感染者,刚开始每天要躺卧22个小时,发烧严重,而且当时使用的是第一版的治疗方案。
北青报:为什么会想到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郝丹:刚开始的武汉,大家处于一个手忙脚乱的状态,医院病房不够用,很多病人在网上求助,而且有大量的负面消息出现。我认为感染者看到网络上那些消息无助于自己的治疗,相邻的病房内也有去世的感染者,大家都需要心理疏导,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所以决定鼓励一下病友,传递一份力量。
北青报:感染之后,你自己的心路历程是怎么转变的?
郝丹:所有人对未知的病毒都会有恐慌,我也不例外。在病房内,医护人员的照顾让我很感恩,所以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向大家传递希望。
北青报:在住院期间得到医护人员和朋友们帮助,听说你也为医院募集了物资?
郝丹:此前很少有联系的一个同学,听说我被感染后当时就流泪了,在我出院之前寄来了500个口罩和300个中药香囊,让我分给其他人。我想捐给医院,但是由于并非医护人员使用的N95型号,所以口罩只能自己用。另外,我联系其他朋友,向为我治疗的医院募集了包括口罩和防护服在内的价值15万防护物资。
北青报:你想向其他病友或者对疫情恐慌者说点什么?
郝丹:我所住的病房内有一个80岁左右的老人,刚开始自己念叨着‘我可能扛不过去了’之类的话,经过我的鼓励和医生的治疗,他变得乐观并且有信心,现在已经出院了。北京的一个朋友,孩子一发热,他特别紧张,最后证实只是出水痘。其实我想说,目前外地的医疗条件和设施要比武汉当地强很多,而且现在的治疗方案已经是第六版,医生比我们开始的第一版要更有经验。所以,对新冠病毒可以重视防控,但不用过于紧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