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北部分地区连降暴雨,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新华社最新消息,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北京全市因灾死亡30人。
暴雨来袭,因汛而迅。为全力守护员工和客户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辖网点在汛期“稳如磐石”。
风雨虽急,人心更暖。2025年7月28日下午,刚刚放晴的天空再次裹挟着狂风和密集的雨点,打得行人措手不及。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手持装着午饭的铁盒,在湿滑的路面上步履维艰,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物,神情中难掩焦灼。
浙商银行北京魏公村支行的大堂经理张璐目睹这一幕,她快步走出支行,轻轻搀扶老人,询问身体状况,得知这位老人已经九旬有余,刚从单位食堂购餐,回家路上突遇大雨。于是,张璐立刻找出一件自己备着的崭新雨衣,微倾身体细心为老人披在身上,戴好帽子,协助其穿好雨衣袖子,还伸手抚平了雨衣上的褶皱,动作轻柔妥帖。确认老人穿戴稳妥后,她又轻轻搀扶着老人,确保其能在湿滑路面上平稳行走,这一暖心举动成为风雨中最动人的风景。
火速推出普惠信贷产品与暖心服务。为全力支持受灾地区企业恢复生产、群众重建家园,保障汛期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档,北京分行第一时间出台多项专项普惠信贷产品、企业纾困政策及便民服务优化措施,以金融力量筑起“温暖堤坝”。针对受灾企业迫切的恢复生产及重建资金需求,我行紧急部署,推出系列普惠信贷支持方案。数字赋能,快速响应。运用“数科贷”“数易贷”等数字化拳头产品,为受灾的科技型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农户等客群提供高效资金支持。依托大数据风控模型,采用“线上申请+线下尽调”模式,最高可提供300万元信用贷款,期限最长3年。该产品以审批便捷、资料简化、线上秒出额度的优势,精准解决受灾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题。聚焦急需,保障供应。对灾情相关的医药销售、医药制造、医疗器械生产等重要医用物资小微企业,我行开辟绿色通道。凭医疗机构采购订单,可通过“政采贷”等特色产品,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全力满足防疫医疗用品采购、生产等紧急融资需求,保障灾区物资供应。无缝衔接,减轻压力。推出“到期转”等产品,简化受灾企业续贷流程,实现存量贷款“无本转换,无缝衔接”,有效缓解企业到期还款压力,助力其平稳过渡。
纾困政策靶向施策,助力受灾主体渡难关。为切实帮助受灾企业和群众缓解暂时性困难,我行制定并实施多项差异化纾困政策。延期还本,盘活资金。对短期还本困难但能按期付息的客户,在额度不扩大、担保不变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展期、调整还款计划、无还本续贷、借新还旧等方式,给予延期还本支持。宽限付息,缓解压力。对当前付息困难但预计未来有现金流或愿意配合处置抵押物的客户,可变更还息方式,给予还息宽限期。利率优惠,减负增效。对积极化解风险的客户,视情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切实减轻其还款负担。容缺办理,特事特办。针对因受灾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现场调查的情况,运用远程调查方式,启动容缺审批机制,简化业务流程,确保服务时效。
汛期服务坚实保障,守护金融服务“生命线”。为确保汛期金融服务安全、连续、畅通,我行多措并举强化保障。专班统筹,高效响应。成立由分行行长牵头的“防汛金融服务专班”,统筹运营、零售、安保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实施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动态监测预警,实时调度网点、人员及资源。网点加固,安全第一。辖内网点重点加强营业厅、自助区、库房等关键区域防汛,备足防汛物料,确保设施安全运行;灵活调整员工工作时间,强化安全提示与管理;建立应急通讯保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灵活排班,现金充足。结合汛情合理安排网点排班,保障服务连续性;充足储备现金,与押运公司紧密沟通,确保现金供应;积极引导客户使用线上渠道办理业务。人员储备,快速补位。 建立网点人员应急储备方案及关键岗位AB角制度,确保极端情况下人员能快速到位,业务不停摆。线上引导,暖心关怀。组织理财经理通过多种渠道推送线上业务指引,提示客户雨天优先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不便临柜的客户开通线上快速响应通道,提供远程协助;主动联系老年、行动不便客户,询问提供上门服务或社区协调办理支持。
便民服务温暖升级,打造灾时避风“温暖港”。心系受灾群众和一线工作者,我行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全辖网点化身“温暖驿站”。所有营业网点均向有需要的群众及户外劳动者开放,提供休憩、饮水、充电、应急药品等暖心服务。绿色通道提速增效。各网点设置汛期业务绿色通道,灵活高效处理客户需求;组建“流动金融服务队”,配备移动终端,提供上门开卡等基础金融服务。线上服务全天候守护。全面强化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功能,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汛期安全无小事。浙商银行北京分行迅速行动,齐心协力构筑坚不可摧的“安全堤坝”,确保人安、物安、运营安,平安度汛。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