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暴雨倾盆而下,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部分村落受灾,桃条沟村、南天门村、小川村等村道路、电力与网络供应中断。当天早上7点,第一批应急通信保障专业队伍迅速组建,北京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单位组成的12人先遣队,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通信保卫战。
当满载通信设备的皮卡车从千家店镇绕道,终于抵达桃条沟村、南天门村附近时,新的难题出现了——进入南天门村的大桥已被洪水冲毁,车辆无法通过。北京电信延庆分公司建设维护部副总监董大鹏拿起对讲机,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所有人卸设备,徒步进村!”断路、断电、断网,极端环境下,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将4台卫星背包基站、2台电信天通猫、3台卫星电话、15部400兆对讲手台,一点点搬到了南天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
一路上,淤泥没过脚踝,湿滑的山路仿佛故意设置重重障碍,但队员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一点儿把设备架起来,就能早一点儿让村里和外界通上话。”董大鹏回忆:“当时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影响救援的进度。”
在设备迅速架起,卫星链路成功调通的那一刻,董大鹏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现场抢险调度的通信保障需求终于有了着落。他们不仅为救援部门提供了应急通信保障,让各抢险力量能高效、有序地协同协作,也为受灾群众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村民们能及时向家人报平安,缓解了大家的焦虑情绪。在临时安置点的广场上,先遣队搭建起了“移动通信车”。董大鹏特意将3台信号放大器对准人群聚集区。
“哥,你放心,我们没事。”“别担心,我们现在很安全。”当看到村民们激动地拿着手机与家人通话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目前,第二支队伍已抵达受灾现场,抢修复建工作正同步开展。这正如董大鹏笔记本中写下的那样:“通信救援的价值,就藏在那此起彼伏的提示音里。”这提示音,是生命的呼唤,是希望的传递,更是这群“通信哨兵”对责任的坚守。
通讯员 张珈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