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9日至2月28日,首届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举行。大展围绕AI技术与当代艺术的深度融合,探讨科技赋权下的创造潜力。活动期间,AI艺术创新联盟成立并发布了人工智能艺术·红树林宣言,强调“人类是创作的主体。拒绝“全自动艺术”,捍卫人类艺术表达的自主意识”。
摄影:刘艳春
在AIGC(AI生成内容)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展览不仅展现了技术如何拓展创作边界,也使观众见证了“创作”概念在数字时代的变革——AI的赋能让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艺术家。
业内人士认为,AIGC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具,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和激发人类的创造潜能。自2023年ChatGPT开启生成式AI元年,Stable Diffusion与Midjourney重构视觉表达范式,到2024年Sora重塑动态影像叙事,直至2025年DeepSeek-R1实现多模态智能跃迁,短短两年间,AIGC技术已跨越图文生成、突破模态边界、消弭地域鸿沟,将艺术创造力赋予每一个数字时代的大众。
据介绍,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被今日美术馆理事长张宝全称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虚拟与现实共生、共建未来'的序曲”,人工智能多维度的功能与美学融入生活起居与旅游的环境之中,并以人工智能的高效与交互特性来赋能未来个性化定制的新商业、新消费的模态。对此,业内人士也认为,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是AI赋能中国特色的旅游地产的一项创举,是正值DeepSeek席卷全球之际的另类AI映照。
摄影:刘艳春
中央美术学院费俊教授、整策师陆蓉之教授,受到今日美术馆理事长张宝全这次大手笔的创举的感召,提议由今日美术馆、今日AI艺术中心发起成立“AI艺术创新联盟”,首期联盟成员由多位跨学科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密集研讨,并征询包括DeepSeek-R1在内的多个主流AI模型意见,最终形成以下的宣言草案:“AI终将驱动艺术新秩序,每个个体都可因技术的赋能而成为潜在的艺术家。我们邀请全球AIGC创作者加入我们,用人类智慧和智能工具共同拓展艺术边界。”
核心主张中提到,人类是创作的主体。拒绝“全自动艺术”,捍卫人类艺术表达的自主意识;人类创意为内核,AI作为创作伙伴,人类创作者对作品的主题、风格、情感表达等关键创意元素拥有最终决定权,确保作品蕴含人类独特的思想与情感。鼓励创作者在AI辅助下进行原创性探索,推动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同时,尊重他人的原创成果,避免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在使用AI生成素材时,需确保其来源合法合规,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受版权保护的素材进行训练或创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