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点”增持,谨防忽悠!
上海证券报 2023-02-19 09:40

赶在股价跌破1元面值前发布增持计划,*ST新海的一通操作,很快引起了深交所关注。

2月17日晚间,*ST新海针对深交所发出关注函进行了回复,一边声称“增持计划具备可实现性”,一边又说增持计划可能存在“终止实施的风险”。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此前也不乏一些“掐点”发布增持计划的ST公司。比如*ST紫晶等,但是至今未公告正式实施。多位业界专家提醒,投资者需注意相关公司的退市风险,警惕忽悠式增持。

2月17日,*ST新海报收于0.96元,时隔两天后再次回到1元面值的下方。

“掐点”推出增持计划

2月14日晚间,*ST新海发布增持计划,实控人、董事长张亦斌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出资1800万元至2200万元,自2月15日起6个月内增持。

而在公告当日,*ST新海一字跌停,收盘价首次跌至1元。

记者注意到,不止一家公司出现上述“巧合”。去年底,*ST海伦发布部分董事及高管增持计划的同时,公告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知名财税审计专家刘志耕认为,部分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发布增持计划都选择在一些关键时刻,要么是出现重大退市风险,要么是公司股价非常低。

“部分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拟增持,主要为了防止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运森表示。根据退市新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会触及退市新规的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而被终止上市。

刘志耕总结,部分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发布增持计划,除为了避免退市外,还试图展现增持主体对上市公司发展的信心,以期增强投资者对公司股价的认可度。

在发布增持计划次日,即2月15日,*ST新海股价低开高走,以0.95元开盘,不久后直奔涨停,升至1.05元直至收盘,其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相关条款的时间被延后。*ST新海公告称,公司2月15日的换手率,与前5个交易日的日均换手率比值达85.93倍。

“增持计划在关键时刻发布,难免会让市场有各种猜疑。”刘志耕表示,公司在股价逼近1元/股的预警线时发布增持计划,除了意图规避退市风险,可能存在增持主体实力不足,以及借此炒作股价忽悠投资者的情况。

警惕忽悠式增持

*ST新海回复关注函称,截至2月17日,公司实控人张亦斌等增持主体已增持了部分股份,必要时可通过变现相关物业、股票资产实施增持计划。不过,张亦斌及其配偶马玲芝所持公司股份,有99.60%处于质押状态。

“警惕忽悠式增持。”陈运森表示,投资者要谨慎看待类似增持计划,关注增持主体的资金来源,以及可能存在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风险。

记者注意到,深交所在关注函中指出,*ST新海要认真核查增持主体的增持资金来源,增持主体是否具备相应增持实力,增持计划是否具备可实现性。

部分面临退市风险公司发布增持计划后,迟迟未能实施。其中,*ST紫晶自2022年6月6日发布《稳定股价方案》后,两次未在期限届满时实施增持计划,主要是增持主体受资金筹集等因素影响。

深交所还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向增持主体提供资金的情况。*ST新海在回复时予以否认。

不过,*ST新海还公告称,张亦斌及马玲芝相关质押纠纷诉讼若到执行阶段,公司控制权可能存在不稳定风险,相关增持计划可能存在因实际控制人变更而终止实施的风险。

陈运森提醒,各方仍须警惕大股东和高管的增持资金来源,防止发生以权谋私行为。

“大股东或管理层可以左右上市公司资金使用计划,可能通过掏空上市公司资金来实现增持计划。”陈运森分析,拟增持方借此提升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向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规避退市风险,同时却将相关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和股东。(邱德坤)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首期额度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正式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0-19
濒临“面值退”危机,多家上市公司“花样自救”
​第一财经 2024-07-07
股价跌破1元!监事紧急出手:拟增持!
证券时报网 2024-06-28
低价股频频拉响“面值退”风险警报 多家公司大股东、高管出手增持
证券日报 2024-06-05
第一太平戴维斯携手奥林·NEO | 重塑空间活力 赋能存量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多家房企开启保壳计划:注入新资产,股东高管增持提振信心
澎湃新闻 2023-06-13
年内18家公司触及“1元退市” 花式“保壳”难改被“淘汰”命运
证券日报 2023-06-13
多家房企开启保壳计划:注入新资产,股东高管增持提振信心
澎湃新闻 2023-06-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