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临床医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二级预防的意识,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2021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题会议”近期在线上召开,以“如何能够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主题,特邀10余位国内在该领域有笃深造诣的专家进行授课及交流。据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主席、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韩璎教授介绍,会议从临床中AD失诊的原因、早期诊断AD的秘密武器等方面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及早期精准诊断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协办,北京巢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据韩璎教授介绍,本次会议重点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会议最大的亮点就是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就可以实现早期诊断:主观认知下降临床特征加上淀粉样蛋白客观检查,是实现该疾病临床前期早期诊断的有力武器。韩璎教授指出,既往单抗药物研发失败的教训,总结起来有三点,用药时机晚了,用药适应症不严格,用药剂量不够。所以,该疾病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阿尔茨海默病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韩璎认为,这有赖于人们对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概念的认识,韩璎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认知能力的衰退、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出现以下症状,要引起警惕:自我感觉记忆力持续下降,与急性事件无关,但是客观检查还在正常范围,或者还没有达到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情绪以及性格、行为方面的改变,包括焦虑、抑郁、淡漠等,例如以前非常开朗活泼的人变得不爱说话,沉默寡言,这些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病早期非常重要的一些警示症状。当家里的老年人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及时去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检查神经心理量表,验血和检查脑核磁,必要时检查淀粉样蛋白,如果阳性,那么就意味着进入了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
在临床前期的治疗,可以立即开始非药物干预,比如开展涂色治疗,认知训练,保持以往兴趣爱好,例如布艺、剪纸、象棋、编织、养鱼、遛鸟等。此外,还可采取音乐疗法、调整个人接触、认知刺激疗法、多感官行为疗法、团体艺术疗法、运动疗法、治疗性谈话等。
韩璎表示,对于患者来说,这种早介入的意义是由该病的病理特点所决定,因为到了AD痴呆期是不可逆转的,当前,早期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一分预防胜于十二分治疗,攻克AD的真正希望在于二级预防乃至一级预防。因此,AD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方面,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除了专用药物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非药物干预。研究发现,大约40%的AD患者的发病可归因于可修饰性的危险因素,通过减少这些可修饰化的风险因素可以降低AD或痴呆的发病风险。与药物干预相比,非药物干预的副作用相对小,人群对于非药物干预的接受度普遍更高。目前,AD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很多,包括正念冥想疗法、音乐治疗、认知训练、体育锻炼、膳食营养、益生菌摄入等,可通过改善睡眠、调节情绪、增加认知储备、神经保护、重塑肠道菌群等机制直接或间接提高认知功能。此外,相比于单域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同时针对危险因素和AD发病机制的多领域干预模式可能更为有效。例如,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接受认知刺激、参加社会活动、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等都有助于维持认知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因其特殊的临床症状,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韩璎也关注到了广大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她建议,首先,家属首先应该摆正心态,正视疾病,积极安排患者就医。其次,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时,患者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院医生的治疗,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家里进行非药物手段的辅助治疗。最后,希望患者家属在照料患者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家属保持身心健康,在护理过程中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料和心理上的安慰,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才有希望,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