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式结构,标准的冰球赛场和冰壶赛道,一路畅通的无障碍设施,专业舒适的运行环境……5月15日,在第31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北京市残疾人冰壶冰球运动馆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这座建在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园区内的运动馆是国内省级残联中首座残疾人冰壶冰球运动馆,也是北京市首个“永久性”气膜结构建筑。它将为北京备战冬残奥会冰壶、冰球运动员提供训练场地。
开馆迎宾 运动员上冰体验赛道
不久前,北京轮椅冰壶队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轮椅冰壶比赛决赛中勇夺金牌,实现全国残运会三连冠。当天上午,北京轮椅冰壶队的队员们走进北京市残疾人冰壶冰球运动馆这个“新家”,体验赛道。场馆内包含冬残奥标准的一块冰球场地和五条冰壶赛道,并配备了高清摄像记录和计分系统,可同时满足2支冰球队和10支冰壶队同场训练。
正在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北京残疾人冰壶运动员王蒙特别兴奋,对这个“新家”队员们都说特别满意。“冰壶馆里的环境温度挺合适,一点也不冷,标准的5赛道,而且所有的设施从进门到进场,都是无障碍设施,对于我们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解决了大问题。”王蒙说。她望着赛道头顶的摄像头对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说,这个配置一般在国内的训练场地很少见,通过摄像头我可从对面的大屏幕上直接看到大本营的情况,不用摇着轮椅过去看,节省了不少的体力。
“大白”能抗8级大风 无惧风雨
气膜式的北京市残疾人冰壶冰球运动馆被大家暖心的称作“大白”,它和普通的场馆有和不同呢?中建安装华北公司冰壶馆项目经理姚礼贤介绍,这种气膜建筑有着造价低、设计建造周期短、节能环保和运营维护费用低等多项优势。其是在钢结构基础上建膜,采用了优质的建筑纤维膜材作为场馆“天穹顶”,利用1000余个高强度螺栓,将用来压紧膜材的L型角钢和橡胶条固定在主体建筑钢结构周围,确保膜材固定牢固、严密,让“大白”无惧风雨。
姚礼贤说,馆内的冰面温度一直保持在-6度上下,即便环境温度达到20度上下,也不会对冰面造成影响。
全方位无障碍设计融入每个角落
作为专门面向残障运动员的训练场馆,无障碍融入到了场馆内的每个角落。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场馆的电动大门配置了不同高度的开关按钮,可以同时满足残障运动员使用的需求;馆内房间均为推拉门,地面与冰面为全平面的设计,围墙全部安装了无障碍扶手;无障碍卫生间内马桶和洗手台高度、容膝空间、无障碍扶手等设计可以充分满足轮椅人群的需要;所有房间门口的扶栏上都增加了盲文。
据了解,北京市残疾人冰壶冰球运动馆于2019年7月开始筹建,2020年底项目开工,建设工期历时4个月。运动馆建成后可保障残疾人运动员冬季冰上运动全年无间断训练,冬残奥会后,可继续承担训练任务,组织举办小型残疾人冰上运动赛事并承接群众性冰上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