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知多少
古代,吸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工业化进程,卷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40年多前,肺癌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疾病。而现在,肺癌已经见怪不怪了。吸烟早已被列为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中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气体占95%,如一氧化碳、氢化氰、挥发性亚硝胺等;颗粒物占5%,包括半挥发物及非挥发物,如烟焦油、尼古丁等。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中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
点燃一支烟,烟雾袅袅,看似情趣盎然。其实,烟雾又称烟气,烟气在通过烟斗或旱烟杆时凝结在管道内壁,称为焦油,俗称"烟油"。烟草经过燃烧产生煤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粉尘颗粒物等大量有毒物质。这些物质被烟民吸到肺里后,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损伤,刺激诱发咽喉炎、肺癌甚至导致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有害物质不仅仅会破坏我们的呼吸系统,还会累及循环系统(心血管)、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排名前五的成瘾物质,尼古丁赫然在列,仅排在海洛因、可卡因之后。作为成瘾物质,让人类上瘾是它们的强项。通过迷惑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获得短暂的快乐和充实(毒品同理)。所以对于烟民来说,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想戒烟,而是真的很难戒。
吸烟—癌症危害的首位元凶
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报告》中列举了11 类人类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肿瘤危险因素,吸烟位居首位。
吸烟,无论是吸卷烟、烟斗烟、雪茄烟、自卷烟还是咀嚼烟叶,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吸烟引发的疾病中,肺癌是医学上最早得到证实的。大约 90% 男性肺癌和 80% 女性肺癌都与吸烟有关。影响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吸烟的时间长短和吸烟的数量。无论男性或女性,长期暴露于吸烟环境中都会导致肺部组织发生病变,甚至发生癌变。
吸烟也会增加食管、胃、肝等多个部位患癌的风险。与非吸烟者相比,城市男性和女性吸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了 36% 和 49%;农村男性和女性吸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了 35% 和 17%;城市男性和女性吸烟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了 39% 和 49%;农村男性和女性吸烟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了 40% 和 22%;而吸烟者发生口腔癌、咽、喉、胰腺和膀胱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增加 51%~68%。此外,吸烟还可以增加发生肾癌的风险。
导致吸烟者发生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和通过吞咽摄入烟草相关的致癌物质。烟草烟雾的毒物可被传送至全身,并以多种方式对人体造成损伤。尼古丁在 10 秒钟内可以到达大脑,可分布到全身以及乳汁;一氧化碳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
二手烟危害大
对于不抽烟的人,是不是就能长舒一口气呢?你可能会说:还好我不抽烟,这些病都与我无关!
非也非也,要知道,二手烟的危害或许更大。
研究显示,二手烟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长期以来,烟民数量有增无减,由此导致二手烟受害者持续不断增多。二手烟产生的烟雾,包括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和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研究表明,不吸烟者每天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即可被定义为"被动吸烟"、"间接吸烟"或"非自愿吸烟"。
如今,二手烟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而且,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二手烟的许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
禁烟在路上
早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建议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1989年,考虑到二手烟的危害以及其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世界无烟日改为国际儿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每年的5月31日,以此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
而在中国,禁烟一直在路上。明代,由于吸烟风气已经蔓延并败坏全国,明崇祯皇帝曾两次全国大举禁烟;清入关后延续明朝严厉禁烟的理念,法律明确规定:“文武百官、吸烟者革职,鞭100,戴枷锁关2个月;百姓吸烟刑40大板,流放3000里地”。2010年5月1日《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正式在北京施行。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卫生计生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次拟制定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全面控烟......
小编想说
关于生命和人类,医学探索的太少了,医生能做的也太少了。医生不会魔法,生命不能重来,我们应该把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拒绝吸烟,更拒绝二手烟!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