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传播途径最重要的还是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所以在选上映影片的时候也是很重要的。”在8月17日下午的“防疫与光影——防控常态化下的长三角影院重启”主题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陈明泉的提醒让长三角电影行业的嘉宾们会心一笑之余,也颇有启发。
日前,管理部门将上座率限制从30%提高到50%,被影院行业视为对前一阶段工作的肯定,但防疫要求不能放松,也是长三角影院行业的共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影院防疫标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做好这个阶段的影院防控和服务?影院何时能够全面复苏?与会嘉宾展开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
复业初期,多放点喜剧片
现在,影院防控防疫水平够安全吗?面对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沈玥的发问,陈明泉笑着说,“我其实已经进过影院了。我的师兄‘张爸’说了不少防疫‘金句’,客观地讲,影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他认为,对于电影院这样的人群聚集性场所而言,做好新冠防疫,更重要的是确定“防”谁,比如高危地区人员、发热症状人员等。目前的影院防疫措施和上座限制基本可以做好第一关卡的过滤,但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口罩仍然要在观影期间100%佩戴。
“今天大家戴得非常对,都是外科口罩。”陈明泉还提醒佩戴时不能把鼻子露在外面。观影时佩戴标准化口罩非常重要,在另一方面,疫情期间“选片”也不容忽视,“影院适合放映让观众静静欣赏或是会心一笑的影片。”
上海红星美凯龙影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许海鸿介绍,影院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考虑智能化工作,推出无纸化影票措施,进一步保障无接触售票。在服务端,也为观众提供3D电影眼镜消毒棉片、消毒剂和备用口罩等,让观众可以放心安全观影。目前,影院也在推荐观众自带3D眼镜,“国外看3D电影大都是自带眼镜,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疫情之后,慢慢让中国的观众形成这样的习惯,避免一些交叉感染的问题。”安徽电影集团董事长胡滨介绍,安徽影院行业也通过宣传佩戴口罩观影、定期消杀、记录信息等方式保证观影者的安全。
陈明泉表示,影院在防疫工作上的严格把控和高投入,也让医护工作者感动,“正是因为你们做得好,我们工作才稍微轻松一点,谢谢!”
进影院,观众不用太焦虑
近日,《姜子牙》《夺冠》等多部重量级影片陆续宣布定档,也引发业内思考电影市场何时能够全面复苏。影院复业更早的韩国也许可以提供一些他山之石。“从上座率50%开始过了三个星期,没有出现新增病例,于是50%变成60%,60%变成80%,80%变100%,逐渐放开。”CJCGV中国副总裁崔汉哲介绍,韩国许多影院在疫情最厉害的3月关闭,从4月26日开始到现在一直开着。“韩国去年8月份的观影人次为1100万左右,今年8月份截至8月16日为止为335万人次,我们预计整个8月份能超过665万人次,市场可以恢复到60%。目前还没有发生被传染病例,大家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渐恢复至正常的状态。”
不过,这样的复业速度也离不开韩国严格的影院防疫措施。“韩国CJCGV和中国一样,也是跟着协会下发的防疫指导,内部实施防疫工作。”崔汉哲介绍,韩国影院严格管理员工的健康状态、加强无接触服务,加强消杀等,“有些地方要求一天消杀七次”。
在防疫严控措施下,中国的电影行业何时可以全面复工?面对电影行业的“预测”要求,陈明泉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我们在防疫上不能松懈。“从现在看,前景还是乐观的,大家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影院停业半年,很多片方把影片从院线转到网上,包括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等,但面对影院行业的未来,业内仍然有信心。“一位录音师朋友曾说,电影影像只占了电影的40%,声音占60%,正因为声音占比那么强烈,使得影院放映无法取代。”许海鸿说。
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执行秘书长叶峰也认为,线上无法代替影院的放映技术和声音体验,“我印象最深的是《天下无贼》中的一个镜头,当刘若英饰演的女贼跪下时,突然一个重重的低音回响在影院里,那一刻我的心脏好像跳了出来。”他认为,互联网冲击让影院失去了社交属性,从业人员需要思考如何努力恢复影院的社交属性,更好在新形势下发展。
“我很喜欢看电影,第一场恋爱就是在电影院里谈的。”陈明泉建议,在目前的防控态势下,大众总体不用太焦虑,因为新冠疫情而放弃影院观影的“因噎废食”太可不必,同时也要随时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上海的电影院防疫指南做得很好,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放松看电影就好。不过,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问题,就不要去电影院了,还是来我们这里,张文宏等专家们会给你很好的治疗。”
文/钟菡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