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肺时间最长新冠患者肺移植后可自主锻炼了
长江网 2020-05-20 08:01

“抬腿、屈伸、好样的、再来一次......”循序渐进、重复进行,这是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团队帮助肺移植患者进行体能锻炼的一个场景。

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救治的全球使用人工肺膜(ECMO)术前辅助时间最长的新冠肺炎核酸转阴患者刘强(化名)在接受双肺移植后恢复良好,已经由脱离ECMO恢复自主呼吸,到进食,搀扶下站立,自主锻炼,一天天走向康复。

54岁的刘强因新冠肺炎病情恶化于2月11日接受ECMO治疗。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经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康复期血浆、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后,刘强新冠肺炎康复,但是病毒导致他出现不可逆的广泛肺间质纤维化,仅靠常规治疗无法维系生命,唯一活下来的机会是肺移植。

4月24日,供体运抵武汉,在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下完成双肺移植手术。术后,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抽调了由史嘉玮教授等13名医生和杨林杰护士长等28名护士组成的医护团队,24小时轮流守护。在经过两次血块清除术、12次支气管镜检等治疗后,刘强于5月6日成功撤除ECMO。

刘强的术后康复治疗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4月28日,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也加入到针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杨胜兰教授介绍,术后的刘强虽然闯过了渗血、休克、感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排异、应激性溃疡等险关,但仍然存在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效能差,心肺耐力下降,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

经康复评估后,专门为刘强制定了康复治疗方案。医护团队在康复治疗师的配合下,每天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功能锻炼、营养支持、以及心理康复,并以胸廓扩清手法辅助患者排痰。经过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刘强于5月11开始进食、5月14日可在他人帮助下维持床边坐位平衡、5月17日可在他人搀扶下站立、5月18日患者可运用康复锻炼脚踏车进行自主锻炼。

文/王恺凝 吴立志 金煦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重造病肺变“肺”为宝 武汉协和医院成功实施湖北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
武汉晚报 2025-01-22
深圳空中转运器官助73岁患者肺移植 医院回应:患者为退休工人 移植器官由系统分配
南方都市报 2024-07-2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取得创新性突破 自主呼吸麻醉下成功移植双肺
广州日报 2024-04-16
专家微博求助 百万捐款一天到位 大雪中肺源跨越千里 12岁女孩双肺移植顺利完成
扬子晚报 2023-12-19
武汉:全新人工合成角膜移植为眼盲患者带来希望
中国新闻网 2023-01-12
迄今最小磁悬浮人工心脏移植成功 地道“中国心”
科技日报 2022-03-23
迄今最小磁悬浮人工心脏移植成功,地道“中国心”
科技日报 2022-03-23
日本完成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活体肺移植手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