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潭医院赵斌:退休前站好最后一班岗 投身“抗疫”第一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3-18 17:50

2020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就要退休了,传好手中的接力棒,过一过放马南山的生活,本是他的向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至,作为参加过2003年抗击SARS的元老,赵斌又一次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抗疫”第一线。

使命在心,职责在肩,他义无反顾

1月25日大年初一,医院组织召开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协调会”。会上,赵斌被推选为发热门诊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临床工作组组长。这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2003年抗击SARS时他也曾负责协调工作。这一次是他退休前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任务,他感受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要在退休前立足本职、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抗疫”第一线,站好最后一班岗。

当天,赵斌就开始着手组建团队。北京积水潭医院在24小时内选派出8名医生、18名护士。8名医生中大部分都是80后,不论从业务能力,还是脾气秉性,赵斌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支队伍业务能力强,作热情高。他对这支队伍很有信心。

队伍组建完成后要明确分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程洋负责医疗工作。程洋是北医八年制毕业,又有呼吸科的专业背景,专业技术能力突出,是负责医疗工作的合适人选。感染疾病科的孙成栋一直在一线工作,比较了解诊疗工作和环境。赵斌就把医护人员的防护和医疗环境的安全这项工作交给了他,力求确保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被感染。他和孙成栋、程洋组成了新冠肺炎防治临床工作核心组。核心组及时和一线医护人员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困难,生活问题,并且每周开一次工作会议,把近期的问题汇总,逐一解决。

加强培训,分享经验,全面提高团队战斗力

要加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战前”培训极其重要。在进入发热门诊这个“战场”前,赵斌对发热门诊全员进行培训。他强调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细致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同时鼓舞士气,号召全员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核心任务,做到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

虽然团队中8名医生业务能力出众,但是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只有一位,护士中也有很多人没有经历过非典,团队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解读指南,防护服穿脱等必须内容,赵斌也很注重临床实操经验的分享。

不久前,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有一位因发热就诊的病人。这位病人从发烧门诊筛查完以后,因不像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而来到急诊就诊。但是病人持续高烧、白细胞下降。为了谨慎起见,急诊医生又把患者的咽拭子检测送到发热门诊,同时再次详细地询问了一遍流行病学史。在发病过程中,夫妻俩一直在家,唯一一次出去买菜还全程带口罩,流行病学史上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和新冠肺炎有关系。虽然患者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是为了防止漏诊误诊,赵斌组织包括放射科、呼吸科等相关专家参与的全院会诊。“在拍板是与不是,或者这个病人是收入院治疗还是回家的问题,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作为这次疫情临床治疗工作的负责人,我必须承担责任。”经过讨论,最终赵斌决定将患者收入院,虽然患者并未确诊为新冠患者,但在后来的治疗过程中也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不能放弃既往诊断疾病、鉴别疾病的经验,也不能机械地按照标准来判断,否则只能分辨出黑白分明的疾病,但是实际上在这次疫情中,非黑即白的病例并是不很多,大部分病例处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怎么办?。”赵斌向医生强调询问流行病学史和CT诊断的重要性,认为结合流行病学史和胸部影像学来判断患者是否为疑似,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关注人文,感悟生命,将“抗疫”当作人生宝贵财富

“对于初上战场的年轻医生,内心会有恐惧情绪,一个是恐惧感染,一个是恐惧死亡。所以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同时,也要关注大家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打气。”因为参加过抗击SARS的诊疗工作,了解医护人员的内心感受。赵斌这次再参战时,除了关注临床,关注病人,也时时刻刻关注团队每个人的心理和生活。

这期间,他每天都和孙成栋、程洋沟通,了解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动态。他还组织医护人员写工作感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缓解医护人员心里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可以反馈各自需求和心声。比如,有的医护人员反映了发热门诊的取暖问题,核心组立即向医院请示配备电暖气,并给医护人员发暖宝宝。无论是人员配备、技术支持、防护物资等,北京积水潭医院各个部门都为发热门诊团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团队成员的每一篇文章赵斌都仔仔细细地看过。他说“大家表达最多的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不管是曾经参加过抗击SARS,还是初上战场的,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和担当,都坚信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赵斌说:“能够参加这么一场‘战争’,对每一名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这段经历会永远留在记忆中,会让他们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对他自己而言,更是如此。”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北京积水潭医院“天使陪伴” 双工联动志愿服务让医学更有温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8
深圳:诊疗量骤然增加数十倍 感染“峰值”期间 社康机构成为“主战场”
南方都市报 2023-01-09
视窗 | 天津:扩容发热门诊 提升救治能力
新华社 2022-12-29
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北京首家保膝治疗与研究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6
拍案丨违规收治发热病人 四川南充一医院正副院长获刑一年后上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8
疫情就是命令 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17人驰援地坛医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8
延庆海坨山 患者给积水潭医院的医生送来一面锦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5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门急诊今日全面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