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几代中国人最熟悉的旋律,歌声响起,是每个中国人对家国最深沉的表白。如今,在举国抗疫的战地,《我的祖国》再次响彻,疫情之下,熟悉的旋律感动依旧,却有了更深的寓意。
3月9日,电影频道与央影传媒、武汉广播电视台、长江日报携手,发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战地歌声《我的祖国》”,邀请近百位抗疫一线的英雄们,重新唱响经典爱国主义歌曲《我的祖国》。担任制作人的“音乐才子”常石磊感叹:“这一定是我做过的最特别的一首歌,它在音乐上可能不是最传统的,但当所有人一起唱出声,和谐和团结就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它最美、最有生命力的地方。”
1956年,电影《上甘岭》中的一曲《我的祖国》,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尽情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在那最艰难的时刻,正是对祖国最真挚最深沉的爱,给了战士们勇气和希望,最终迎来胜利。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同样正是“我的家国,我来守护”的爱国情怀,给了抗疫英雄们坚定的信心和凝聚力,展现出“硬核”中国力量。
为呈现一线抗疫群英谱,电影频道邀请到各行各业的典型抗疫人物倾情献唱《我的祖国》,包括湖北武汉、荆州等市,以及全国和海外地区所有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解放军官兵、人民警察、消防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环卫工人、航空公司机组人员、驰援物资捐赠者、人民教师等……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胸怀家国,满腔热忱,用无畏的行动践行守家爱国的信念。
“我作为一个做音乐的人,很荣幸能够用音乐的方式进入到战斗中。”常石磊花费十多天时间打磨战地歌声《我的祖国》音乐,反复修改推敲了十几遍。这无疑是一首最特别的歌,无需美化“战士”们不够完美的声音,而要原汁原味去捕捉最真诚的表达。
一线英雄们陆续发来演唱片段,他们置身于医院、街头、工地、社区等抗疫一线环境,用普普通通甚至五音不全的歌喉,满怀情感和信仰,传递温暖和力量。你可以怀疑这首歌并非专业,但你不可以怀疑这是中国人真实表达的声音。他们的演唱是如此震撼,当他们的歌声凝聚在一起,就是感动的力量。
演唱者之一、火神山医院建设者翟勇,在施工现场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级部署会议,协调人员、物资,每天接打电话近200个,嗓子已经完全嘶哑。但当他用声嘶力竭的声音,唱出“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却最能诠释出这句歌词的真义。
常石磊感叹道:“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非常打动我,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唱的音调也不一样,但心情却是一样的。这种时刻,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用音乐的方式,跟他们站在一起。”
歌曲结尾,医护人员竖起了骄傲的大拇指,一句振奋人心的合唱久久回响——“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为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向湖北捐赠60部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主旋律正能量优秀国产影片,并先后推出公益歌曲《武汉,你好吗》、用书信为武汉遥寄电影人关心与鼓舞的特别节目《两地书》、采访记录疫情下平凡人战疫点滴的特别节目《最美的平凡》、呈现湖北17城奋战疫情守卫家园的微纪录特别节目《守望家国》、“电影人和你在一起”融媒体系列直播《战疫故事》、携手60家企业为复工复产共同发声的“风雨无阻向前进”企业家系列公益短片等多个特别策划,以中国电影人的关切视角观照抗疫一线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故事,用光影输送“战疫力”,为观众搭建心灵的方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