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感染新冠肺炎护士曾写抗疫日记 痊愈后仍希望和妈妈并肩作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2-21 11:42

2月18日中午,曾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15天,一度被下病危通知的武汉市第七医院护士邓丹菁出院了,她两次核酸检测均呈现阴性。这让她的妈妈张燕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邓丹菁和她的妈妈张燕华都是武汉七院的护士,疫情发生以来,母女二人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两人既是母女,又是同事。2月3日,邓丹菁不幸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治疗。邓丹菁把自己感染前后的经历写成了“抗疫日记”发布在小红书社区,得到许多网友的鼓励和支持。出院两天之后,正在家中进行隔离的邓丹菁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庆幸”感染的是自己 而不是妈妈

1月12日,武汉市第七医院召集医护人员开会,紧急动员,迎战不明原因肺炎。负责社区医疗的邓丹菁开启加班模式,她每天都要入户排查和指导疑似病例自我防护。

每天8点开始,邓丹菁和同事们就拿着疾控机构给的名单,穿上防护服和民警、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一组四人登门摸排。随着疫情吃紧,邓丹菁和同事们经常半夜接到通知,起来排查。他们每天最少工作13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要熬通宵。妈妈张燕华对女儿的工作感到担心,每天都要叮嘱她注意安全。

1月20日,武汉第七医院被确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一年之后即将退休、原本是外科护士的张燕华也加入到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第一线,除了要护理发热病人,还要运送病人血液标本。

刚开始妈妈担心女儿在社区排查过程中会感染病毒,最终变成了母女相互担心,每天母女俩都要相互叮嘱对方要做好防护。疫情发生后,邓丹菁用“QUEEN”这个小红书账号,断断续续记录了母女俩工作和生活的细节。

1月23日,邓丹菁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武汉封城了,妈妈跟我是同事,我们要一起上战场,说实话,我担心妈妈比担心自己多很多,真的希望我妈妈平安……”

1月24日,邓丹菁写道:“穿上隔离服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有人问我怕不怕,谁不怕呢?老公让我辞职,可是如果我们都退下了,那些病人怎么办?这个时候不能这么自私。”

1月30日,邓丹菁突然有些干咳,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吃了点止咳药。但第二天身体更加不适,下午上班时开始头晕。晚上,她测量体温,37度8。她马上告诉了妈妈张燕华。邓丹菁感到妈妈的声音立刻像变了一个人,特别干涩。但妈妈不断对她说,“没事的,没事的。”

2月3日,确诊报告下来了,邓丹菁说,那一瞬间,她竟有些“庆幸”,因为感染的是她,而非已经56岁的妈妈。“我还年轻,身体抵抗力强,希望妈妈能够一直健健康康的。”

邓丹菁当天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写道:“真的觉得自己好没用哦,无缘无故就被感染了,今天一大早做了核酸检测,未来一个月就好好的在医院隔离治疗吧。”

感染后身体高烧不断 朋友劝她不能放弃

“前两天一直在持续的发烧,体温忽高忽低,烧到一个最高值自己又慢慢降下来。签了一个知情同意书,医生说让吃五天的抗艾滋病药,这个药的副作用非常大,忍着难受吃掉了。后来一直在呕吐,医生半夜又为我打了一组营养针,迷迷糊糊睡着了。”这是2月4日邓丹菁的部分日记。

邓丹菁一直觉得自己年轻,没有基础病,对治疗有信心,但没想到病情比她想的要凶险许多。进入病房的前五天,她一直在反复高烧中。

生病之后,每当情绪低落,邓丹菁就会去看网友的鼓励留言,给自己打气。有许多网友关心她,每天都会问候她的病情,所以即使是再难受,邓丹菁也要每天把自己的病情简单更新,报个平安,“让关心我的网友知道我很好,也很坚强。”

“今天是最难受的一天,凌晨3点烧到38.5摄氏度,吃了一颗退烧药后开始吸氧,然后我就哭了,觉得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每天吃药吃得味觉和嗅觉都没有了,不知道要烧几天才会结束,一个朋友劝我不能放弃。”邓丹菁在2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

但面对自己的妈妈,邓丹菁露出了脆弱的一面。每天,母女俩都要进行通话,一向乐观的张燕华从来没有当着女儿的面哭过。当邓丹菁抱怨太难受,不想治疗了,张燕华立刻批评她:“你这个心态不对,不利于恢复。感染的其他同事都逐渐好起来了,你从来不比人家差,继续加油。”

发高烧第五天,2月6日晚上,邓丹菁心情低落到极点,刚好张燕华打电话来说想送个小锅进来,想吃泡面时可以自己煮。邓丹菁忍不住吼了两句,说自己难受得要命,怎么会想煮泡面。令她意外的是,一向快言快语的妈妈没有吭声,但锅还是被送了进来。

第二天,邓丹菁退烧了,这意味着她的病情彻底好转。人也随之有了胃口,想吃泡面,而医院刚好没热水,她用妈妈送来的锅,煮了一锅生病以来感觉最美味的泡面。

得知女儿被感染 妈妈在家避谈病情

母女都是医院的护士,见到或者听说过各种各样的疾病,女儿邓丹菁被感染的消息传来,还是让张燕华无法接受。

“那天晚上,她打电话告诉我,自己感染上病毒了。”张燕华回忆说,当时自己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上,于是赶紧将外孙女接到自己的住处,催促女儿立即到医院检查身体。“我知道这个病的严重性,家人被感染了心里就有点不敢面对,在家里都回避谈论此事。”

张燕华说,女儿住在隔离病房内,她也无法进去,只能告诉女儿多喝水,必须按时吃饭。

“入院三天之后,我在我们医院的APP上查询到,医院已经为她下了病危通知,说是病人随时有心跳和呼吸停止的可能,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张燕华说,那一刻才体会到那些电视剧中的场景。“我的心脏一阵一阵的绞疼,半天都恢复不过来,也不敢告诉我爱人。”

幸运的是,邓丹菁靠着年轻身体素质好,支撑了过来,妈妈张燕华这才逐渐放下心来。

病愈之后返回岗位 期待和妈妈并肩作战

在住院过程中,邓丹菁和同事兼病友们相互鼓励和加油。有的同事家人也在抢救,一直昏迷,经常说着说着,大家都默默掉泪。而当有同事病愈出院,所有人都会喜气洋洋,送上祝福。医院的领导对他们也很关心,有位同事在群里说了一句想喝鸡汤,没过一会院长把家里做的鸡汤送了过来。

“状态比昨天强了一些,可以吃点饭菜了,希望慢慢有好转。”2月9日,病情好转后,邓丹菁在小红书上写道:“感谢素不相识的网友,你们的鼓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邓丹菁也有了更多精力和家人通话。她的女儿五岁多了,家里一直对小姑娘瞒着邓丹菁生病的消息,只是告诉她,“妈妈去救治病人了”。

孩子只知道外面有病毒,担心妈妈在外面危险,每次视频通话都催邓丹菁快回家。邓丹菁逗她说,回去就要监督她写作业。孩子告诉邓丹菁,“虽然妈妈让我写作业,我会很不开心,但是我还是更想妈妈回来。”

邓丹菁入院时非常匆忙,来不及和家人道别。入院后她想到过最坏的打算,于是告诉丈夫,如果自己回不来,请丈夫一定要好好培养女儿上国内顶尖的大学。丈夫沉默良久说,“这任务太艰巨了,我一个人完成不了,等你回来我们俩一起努力。”

邓丹菁的外婆已经90多岁了,也曾是武汉市第七医院的护士。老人耳背,不知道外面的疫情,以为最疼爱的外孙女只是感冒了。邓丹菁痊愈后,外婆专门打电话叮嘱她,注意防寒,不要再感冒了。

最让邓丹菁感动的还是她的妈妈。邓丹菁说,住院时最难熬的日子,是妈妈支撑她走过来的。如今最让她牵挂的,也是仍奋战在一线的妈妈。“我期待过一段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后,仍然和妈妈并肩作战。”

目前,邓丹菁正按照医嘱继续在家隔离,她希望14天之后能够看到云开日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是女儿是妈妈2》为修复亲密关系交付答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8
《是女儿是妈妈2》解锁母女关系的治愈密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09
《是女儿是妈妈》收官,探寻母女最佳相处密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2
《是女儿是妈妈》先导片首播,王珞丹、欧阳娜娜母女加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夫妻并肩作战 守护南海国门平安
法治日报 2024-02-15
几点建议,帮妈妈们成为女儿的知心朋友
健康中国 2023-07-01
《妈妈!》中出演母女 吴彦姝 奚美娟:希望更多人关注阿尔茨海默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6
Qing听丨河北邱县女子求解身世之谜 “做妈妈后,寻亲愿望像野草疯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