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张仲秋:非洲猪瘟风险短期难以完全阻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2-25 10:04

“非洲猪瘟病毒在我国已形成了一定污染面,传统的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疫情传播途径错综复杂,风险难以完全阻断。”针对近日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产品抽查出现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问题,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张仲秋在解释猪肉加工企业的产品问题时表示,非洲猪瘟的潜伏期可达3周,初期没有临床症状,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和确认,可能存在健康猪处于潜伏期携带病毒的情况。如果处于潜伏期的生猪进入屠宰环节,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了相关的原料进行加工,不排除会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据悉,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部已要求自今年2月1日起,屠宰企业要实施生猪屠宰非洲猪瘟检测制度。

张仲秋表示,非洲猪瘟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活病毒是由完整核酸和蛋白质组装而成的。核酸阳性是病原学检测的专业术语,只要样品中含有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就有可能检测阳性。换句话说样品中检出核酸阳性,并不一定代表样品中有活病毒的存在。另外,现有针对非洲猪瘟核酸的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某些批次产品中存在微量核酸也会被检出。

他表示,非洲猪瘟发现近100年来,全球范围内没有发生过人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不会感染人。其次,研究表明高温可杀灭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70℃持续加热20分钟即可灭活。目前市场上销售猪肉制品,包括熟制、半熟制和鲜(冻)肉制品,其中熟制、半熟制的猪肉制品,其加工条件均可使该病毒失活。而家庭烹饪鲜(冻)猪肉时,其温度往往在90-100℃,病毒更加容易失去活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钦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