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跟自己儿子一般大的北京中学生送上的鲜花,耳边响起小主持人感激的话语,沈顺珍的眼眶湿润了。会场5公里外,有她守护了10年的东河。“我做的是普通平凡的小事,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大的肯定。”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学生王佳月身体呈90度,给对面的志愿者深深鞠了一躬,“经过研学这几天,我才知道我们喝的水是这么来之不易,守水护水需要很多人的坚守和奉献,我非常佩服他们。”
11月11日,武当山下这堂别样的主题教育课上,28位十堰市守水护水志愿者代表和相隔1000多公里的北京中学生,彼此感动着、温暖着。一天前,北京市第二十中学1000多名师生一路南下,从南水北调中线终点来到起点,踏上“饮水思源”研学之旅。
本周一,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千余师生赴湖北十堰,开启为期5天的“我们都是收信人,同上一堂思政课——水润京华,缘起十堰”研学活动。图为11月11日,武当山下这堂别样的主题教育课上,学生们给志愿者代表献花。
两公里,是沈顺珍负责守护的河道长度,她来来回回走了10年。
沈顺珍的家住在东河边上,这条河向东汇入汉江。儿子4岁那年,沈顺珍加入了守水护水志愿者队伍,开始了常年巡河、清理河道的工作。夏天,河边人多,正是宣传禁渔的好时机,沈顺珍天天守在河边,“在那边安营扎寨了。”
像沈顺珍这样的人,在十堰有很多。他们争当“守井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从丹江口市“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到郧阳区汉江清漂队,再到张湾区“湾清清”保水护水志愿服务队……在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2000多支志愿护水队、33万名志愿者,常年在库区巡河清漂,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这不仅仅是一束花,更是我们来自北京的一声‘谢谢’,是你们日复一日的坚守,才让清水得以永续北上。”小主持人汤北宁道出了北京学生的心声。
在台上,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董红军和学生代表从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当山特区党工委书记师利龙手中接过了“小水滴”志愿者证书。微力汇江河,“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融入了新的力量,从这堂主题教育课开始,来自北京的少年们将一同践行守水、护水、节水、爱水之责。
“这几天听到了很多守水护水的故事,看到这里的志愿者,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守护这一泓清水,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学生张一奥感触很深。
学生程孟希感动地说:“这份情谊,我们每一位北京学子都将铭记于心,并将化作珍惜每一滴水资源、践行生态保护的实际行动。”
感动着学生们的感动,沈顺珍说:“我感觉,这一代的孩子能把我们守水护水的精神传承下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