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 星期二 晴
水,生命之源泉;工程,文明之脊梁。自古以来,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交融于水利工程之中,书写着古今相融、创新不息的辉煌篇章。
许锦波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今天,我们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学子们在丹江口参加“水润京华 缘起十堰”主题座谈会,这场跨越千里的“水脉之约”,让课本上的南水北调工程变得可触可感。
座谈会在丹江口市委党校的报告厅举行,大屏上“建设水都红色学府·打造一流县级党校”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丹江口市委党校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教育阵地,承担着干部培训、理论研究、决策咨询三大核心职能,是党委的思想库和干部熔炉。而此次座谈,更赋予了它别样的意义——这里将护水知识纳入培训核心,让红色基因与护水使命深度融合,把护水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也让我们对水源地的责任有了全新认知。
座谈中,与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是丹江口市市政府党组成员 、丹江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保水护水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谢霞。面对我们提出的疑问,她耐心解答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沿线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爱水护水意识与责任如何在中小学推进等诸多问题。
从谢主任的回答里,我们一下子读懂了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深层力量与护水使命的层层温度:我们明白,这1432公里北上的清水,意义远不止“解渴”——它既稳稳承接了天津100%、北京80%的城市用水需求,解决了“人的口渴”;更以稳定的外调水源替代了北京地下水超采,有效遏制地面沉降,救了“地的口渴”,是生态与民生的双重守护。
我们明白,水源地的清水离不开沿线群众的日夜坚守——就像谢主任向我们分享的,那位主动打捞水中杂物的护水阿姨,用“随手护水”的微光汇聚成护水暖流;更有“572”大人防力量体系的保驾护航,依托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从水面到陆域、从源头到末梢的全链条监管,织密了全方位、广覆盖的护水网络,让各方携手把护水融入日常的生活习惯。
我们更明白,护水的希望在青少年、在未来——丹江口(十堰区域)约6万名中小学生正是护水的主力军。通过将护水知识融入思政课、科学课教学,开展“护水小卫士”等主题活动,组织库区垃圾清理、节水宣传进社区等实践活动,就能让护水理念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深深扎根。
我们还明白,“红色基因”从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弯腰打捞垃圾、耐心宣传节水知识里的行动力;“护水使命”也不是单一的环保任务,而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初心在水源地的具体践行——护好这库水,是对北方群众的承诺,更是对党性的检验。
而这样的护水,从不是孤立的“小事”,而是与红色使命深深绑定、被注入党性温度的“大事”;水源地的责任,既要守护好一泓清水的生态底色,更要传承好共产党人的红色本色。这份“护水即护民、护水即党性”的双重担当,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全新的、沉甸甸的感悟。
晚上8:30,无人机烟火秀准时开始。
夜幕慢慢垂下,武当一梦园区的夜空被一场璀璨的无人机烟火秀瞬间点亮。多架无人机携着微光腾空而起,在黑丝绒般的天幕上灵活穿梭,时而组成火红的中国古龙轮廓,时而化作道家仙鹤展翅的模样,最后稳稳凝结成“京堰研学,惊艳之旅”的醒目字样。光影流转间,烟花伴着轰鸣声绚烂绽开,引得我们二十名学子频频惊呼,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这美好的瞬间。
而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还藏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劲力量。
这力量离不开国家低空经济政策的坚实支持——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发展低空经济”纳入顶层规划,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划定120米以下W类非管制空域,这些“简化审批、做好服务”的政策改革,给我们青年的科技实践搭起了广阔的舞台。
这场绚烂的无人机烟火秀,正是科技政策落地的真实体现。工信部早已明确,低空装备要走“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的路,财政部也有专项资金支持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无人机的协同起舞,既印证了“低空技术+文旅”融合的政策方向,也正好契合了国家“用人才推动创新”的发展思路——现在不少高校都增设了低空经济相关专业,我们这群学子,正慢慢成为衔接政策红利和产业未来的青春桥梁。
当最后一束光影渐渐落幕时,我们深深明白,这场烟火秀不只是一场视觉享受,更是我们青年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见证。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向1.5万亿元迈进,在“分类分级、安全可控”的政策框架下,我们二十中学子愿以青春之名,见证政策赋能创新、科技点亮生活的壮阔图景,更想成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路上,接续奋斗的追光者。
文/许锦波(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书院1班)
编辑/张丽
校对/李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