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参观了海昏侯墓遗址博物馆,展厅中有个区域铺陈着墓中出土的巨量黄金,结合墓主人刘贺的生平来看,展柜中这些黄金的每一缕光泽,都映照出其拥有者的失意和悲凉。
海昏侯刘贺的身份复杂。此人是汉武帝之孙,本在今山东境内的昌邑国为诸侯王,18岁那年,突然被一封来自汉廷中央的诏书告知,自己即将承继大统,成为新的皇帝。这个消息无疑让刘贺欣喜若狂,他立即带人从封国疾驰长安。由于登基的心情过于急迫,以至于赶往长安的路上,活活累死的马匹相望于道。刘贺抵达长安,加冕为帝,礼成的那一刻,他悲凉的人生也就此开始。
以天子身份度过了短短二十七天后,刘贺突然被告知,自己又不是皇帝了。因为他虽身为人君,但狂悖淫乱,作恶多端,已经到了危及汉家社稷的地步。于是,权臣霍光以顾全大局的名义,将刘贺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并将其押解回昌邑故国监视居住,爵位也一并削去。之前与刘贺同到长安的两百余名随行者除个别人士外,尽遭处决。
宣帝登基后,这位新皇帝对刘贺始终保持着猜忌和冷淡,就这样过了十一年。或许是感到威胁已消,前任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宣帝后来发了善心,结束了刘贺的监视居住,并将他封为列侯,属地在今天江西南昌一带的海昏地区。刘贺海昏侯的头衔便由此而来。
尽管恢复了自由身,但刘贺在帝国政治中依然被排挤和边缘化。其墓中出土的近300块金饼可为一证。在当时的汉帝国,有一种饮酎(音同“咒”)制度,即皇帝每年正月会开始酿一种酒,历时八月酿成,这就是酎酒,用于在典礼上祭祖。典礼开始前,各地诸侯要向中央缴纳一笔用于购买酎酒的钱,这笔钱就是酎金。海昏侯刘贺作为皇室成员,一直想参加祭祖典礼,那近400枚金饼就是他精心准备的酎金。但刘贺这人前科累累,再加上废帝的敏感身份,宣帝一再拒绝他参加祭祖典礼,连刘贺热心准备的酎金也被和祭祖申请一并退回。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一个不能祭祖的诸侯在政治上处于怎样难堪的境地,可想而知。那几百枚金饼实则是海昏侯刘贺被羞辱排挤的象征。
在以海昏侯的身份度过了失意的四年后,本就健康堪忧的刘贺死于封地。其两个儿子也相继去世。时任诸臣表示,这是老天爷要绝这暴乱之人,不如顺应天意,直接除国。于是,朝廷下诏废除海昏国,刘贺的家人们从此沦为平民。墓中的麟趾金和马蹄金本是汉武帝参考祥瑞所制,专门用于赏赐王侯贵族,海昏国被废后,这些特殊的金制品在海昏地区再也无人能继承。于是,主持丧事的官员干脆将其一并埋入墓葬。海昏侯墓中那绚丽华贵的马蹄金、麟趾金,实则是刘贺绝嗣除国的标志。
历史中,关于刘贺为何被废一直多有争论。有人表示,刘贺作为贵胄子弟,行事一向不端,史官对其恶劣行径的记载只怕不是虚言;还有人表示,从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书籍编钟来看,刘贺是精熟礼乐志趣高雅之人,史书中关于他诸多失德言行的记载,实不可信,乃是权臣霍光政治斗争的托词……无论如何,这段历史的是非曲直,今人已经难觅真相。
后来,鄱阳湖水域变迁,海昏侯墓室被水浸泡,大量珍贵文物因为隔绝氧气而得以保全。再之后,考古学者又将积水有序排空,墓室里的珍藏才重现于世。刘贺的墓葬可谓和其主人的命运一样,历经浮沉。
海昏侯墓遗址博物馆建成后,极大地带动了文旅经济,造福了一方百姓。馆中陈列的一组编钟,还曾被专家用来演奏过《沧海一声笑》。我想,也许这首歌开头的那句“浮沉随浪记今朝”,才是今天的我们看待这位废帝和其遗产最好的方式。
(河森堡)
编辑/汪浩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