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7年10月4日的美国《LIFE》杂志上,刊登有一张“日军空袭下中国儿童”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中国抗战时期的著名影像,让国际社会看到了日军的暴行 ……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21日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到,北京市民贾元良将他珍藏的一本1937年10月4日《LIFE》杂志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亲自接受捐赠。
罗存康(左)接受贾元良的捐赠(图片提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长城抗战网创办人、北京市民贾元良介绍,因对“日军空袭下的中国儿童”这张照片产生浓厚兴趣,2021年,他通过孔夫子旧书网购得一本1937年10月4日的《LIFE》杂志,过去了80多年,这本杂志内页保存完好,仅封面略有破损,“日军空袭下的中国儿童”照片几乎占据一个整版。“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将这本杂志捐赠给抗战馆,希望未来能借助抗战馆的平台,让更多人通过杂志中的照片,了解抗战中的真实一幕。”贾元良说。
杂志中的“日军空袭下中国儿童”影像(图片提供/贾元良)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日军空袭下中国儿童”的影像,出现在抗战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展陈信息显示,1937年8月28日,日军对上海南站进行轰炸,炸弹炸毁天桥、站台和附近的居民区。摄影记者王小亭用电影摄影机,拍摄了一张坐在站台废墟中的小孩照片。这张照片刊登于1937年10月4日美国的《生活》杂志,激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谴责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抗战馆主题展览中的照片(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主题展览自7月8日开展后,关注度非常高,让更多人知道了抗战馆,我们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群众来电,向我们提供文物线索。”据抗战馆革命文物部主任赵迪立介绍,贾元良先生捐赠的这本《LIFE》杂志,已按照抗战馆的藏品管理规范,存放到纸质藏品库房,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保存,这本杂志未来将适时在抗战馆展出。
关于这一期《LIFE》杂志的历史价值,赵迪立表示,1937年8月,侵华日军轰炸上海,造成平民伤亡,1个多月之后,《LIFE》杂志对此进行了图文报道,反映出战争的残暴性,让国际社会了解到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摧残,进而声援了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