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是什么吗?”丈夫眼睛里闪着光,兴奋地问她。
彼时蔡贇刚生完孩子不久。此前为了安心备孕,她选择从高强度的“互联网大厂”辞职。丈夫口中的“快乐工作”,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里漾开了层层涟漪——那是她头一回听说,原来工作可以和“快乐”如此紧密相连,而卖保险,竟能成为这样的选择。
几个月后,蔡贇走进了友邦北京德勤铭预团队,摘下“清华本科、大厂白领”的高光标签,她选择从零开始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
其实,德勤铭预团队里吸纳了不止一位像蔡贇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从500强高管转身的团队总监赵景、放弃落户指标和铁饭碗的“99后”陈香伊,还有从教培行业一路“卷”出来主管冯静。她们因不同的契机而来,却在“快乐工作”的信念里,找到了同频的节奏。
“被需要”的价值感,远比“大厂”光环更珍贵
“在我老公跟我提到友邦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这辈子会做销售。”过去,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时,蔡贇习惯了“对事负责”,却鲜少体会“对人负责”的温度。成为妈妈后,为女儿配置保险的经历,让她重新审视了保险代理人的角色——不是简单推销产品的“销售”,而是能为家庭抵御风险的“顾问”。
“我身边的同事、同学,其实都有保险需求,但没有一位代理人能跟他们平等对话,把保障逻辑讲透。”她自己也是如此,作为客户时,蔡贇始终没能遇到可以精准踩中家庭需求的保险服务。直到自己成为保险代理人后,她将那些曾经让她困惑的“服务断层”作为深耕方向,沉下心梳理客户的家庭收支、健康状况、未来规划,一点点优化沟通方式,用专业和真诚填补大家对保险服务的期待。
“身边终于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做保险了。”朋友的这句感慨,让她豁然开朗,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标签里。“以前在大厂工作,光环是我自己的。现在我能够实实在在地为身边人提供帮助,朋友们都觉得我‘很有用’”。——这份被需要、被信赖的认同感,这种从“自我光环”到“利他价值”的转变,成为了蔡贇转换赛道后最珍贵的职业收获。
而这份转变,同样也落在团队总监赵景的注视里——她清楚地看见,蔡贇整个人愈发温润有光。“她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刚加入时那种紧绷、防御性强、目标导向的状态,慢慢变得有血有肉了,能够释放、打开,主动给予和付出,整个人都变得柔和了很多。”
脱下束缚的“黑棉袄”,才发现自己也可以发光
“每天穿着一件大黑棉袄,机械地上下班。”这是陈香伊过去的状态。去年冬天,研究生刚毕业的她以为“稳定”就是答案,直到某天,她突然意识到:这种生活,像极了那件穿在身上的沉重棉服。
也是在那个冬天,她遇见了赵景:从世界500强高管岗位裸辞,转身保险行业的七年时间里,她从一人单枪匹马到带出近百人的团队,成为友邦北京最年轻的团队总监。“我当时就在想,我能不能也像她一样,活得发光一点?”陈香伊说。
然而,迈出这一步并不轻松。辞掉体制内工作、放弃北京落户名额,让她耳边充斥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可这些声音反而点燃了陈香伊那股想要证明自己的小火苗。没有人脉,她就用真诚开路,她把北京能约见的旧友故交一一拜访,学着用心倾听每个朋友的担忧与期待,把冰冷的保单条款转化为守护他们人生节点的温暖承诺。客户们随口提起的喜好,她会默默细心记下;留意到朋友体检的异常,她第一时间分享专业的医疗资源建议。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像涓涓细流,融化了最初的陌生与质疑。
三个月后,她凭借高出此前3倍收入的“成绩单”,作为对她选择的有力回响。更重要的是,她从这份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现在我每天出门前都会仔细想想穿什么去见客户。”陈香伊笑着调侃道——脱下那件厚重的“黑棉袄”,她迎来的不是寒风,而是可以自由奔跑、发光发热的广阔天地。“冒险”的种子,在她手中开出了“价值”的花。
点亮一盏灯,不如点燃一群人的火苗
如果说陈香伊是因为看到“发光的可能”而靠近这个团队,那么赵景就是那束光的起源。赵景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人注意到的女性:表达清晰,充满张力。“我出生在部队家庭,血液里带着冲锋的基因。”在从500强高管“下山”进入保险行业后,她用战术攻下一个又一个目标,签单、晋级、裂变;组建出89人的团队、服务超过600余位客户、累计保费超过3400万元……她用7年时间完成“下山再上山”。
“客户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现在客户对保险代理人的期待跟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对于代理人来说,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保险行业正在从原来的粗放型人才增长,变成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对于德勤铭预团队来说,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打造让新人更容易成功的平台。”赵景坚持“团队年轻化”战略,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年轻化招募”,至今每月新增6至8名硕士学历的新人。“我们不能用一代人的认知去服务下一代人。德勤铭预的目标的在未来20年的中国保险窗口期里,把年轻人培养成下一代‘特级代理人’。”
赵景介绍,为了让年轻人扎根,德勤铭预团队搭建了从新人培训、主管孵化到风险控制的全流程机制——新人来了有“岗前体验”,跟着老人跑客户、听晨会,先感受价值再决定加入;成长中有“定制化辅导”,自律性弱的用流程约束,社交强的侧重专业补位,就像园丁修剪枝叶,不强行扭曲,只助力生长。
“陈香伊是我们团队招的第一个99后,说实话当时我们也没有经验,但我们就是要全力帮助她成功,这是我们团队的价值。帮助新人更容易成功,就是德勤铭预最重要的事情。”赵景重复强调道,“所以当香香3个月内赚到过去同期3倍收入的时候,这就是样本,我们还需要去解释这件事的可行性吗?自然就会有很多同类的年轻人愿意加入进来,这样我们就能把优质的人才聚在一起,打造出一个正向循环的齿轮。”
最好的团队文化,是让“彼此成就”成为一种本能
确实,在德勤铭预,为新人寻找和创造机会,并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他们身上,是主管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团队13位主管之一,也是德勤铭预新人培养的主要负责人,冯静深知这种“一起成长”的默契:她坚持“严进”,团队招募的测评体系里,学习能力、抗挫力、逻辑思维等维度被拆解成具体分值;新人培养过程中,她坚持个性化辅导,努力帮助新人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她既像个精准的“识人伯乐”,更像位耐心的“育才园丁”,把“选人”与“育人”做成了一套可复制的学问。
赵景总说,冯静是团队里“零内耗”的行动派,认准了对团队有益的方向,她从不会瞻前顾后。正是这种强大的执行力和对人才培育的专注与投入,让冯静成为了德勤铭预团队最坚实的中流砥柱,将团队“让新人更容易成功”的愿景,一步步变成了新人留存率高达60%的亮眼现实。
更珍贵的是,这种“成人达己”的文化在团队里形成了闭环:主管们真心帮新人站稳脚跟,那些成长起来的伙伴又会转头拉起后来者的手。没有竞争和内耗,只有互相成就的默契。2024年友邦北京新人件数“榜单”前十中,冯静带教的伙伴拿下冠亚军,累计共有4人上榜,便是这一模式最有力的证明。当新人的业绩像滚雪球般增长,团队的凝聚力也随之升温,这股向上的力量,正是德勤铭预能持续领跑的底气。
当蔡贇在朋友的感谢声里体会到“被需要”的重量,当陈香伊抖落原有的沉闷一点一点散发光芒,当冯静把育人的心得变成更多人成长的阶梯,当赵景看着团队里年轻脸庞眼中燃起和自己当年一样的火苗,那些曾经“屈才”“冒险”“不切实际”的噪音,都变成了“靠谱”“温暖”“值得托付”的勋章。这支叫“德勤铭预”的团队,像一群手握微光的同行者,最终在“成人达己”的信念里汇成星河。这束光,照亮了保险行业的新可能,更照亮了每个普通人在时代浪潮里,敢于重新定义自己的勇气。
文/张紫瑜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