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馆启动“西行记” 今年推出两部艺术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13 13:23

今年是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成立二十周年,2月12日,在建馆二十周年之际,上海当代艺术馆宣布启动“西行记”计划。未来将在纽约、威尼斯、伦敦等地构筑起崭新的当代艺术空间与艺术项目,为东西美学的交流与创新提供连接全球的落脚点。同时MoCA也将汲取人文艺术与科技革新的前沿成果,进一步探索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当代艺术的未来打开全新可能。

上海当代艺术馆2.jpg

多国联合创作将相继落地

作为一家独立运作的艺术机构,上海当代艺术馆至今已累计举办艺术、设计、影像以及建筑展览及文化艺术活动近200场,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上海当代艺术的发展交织出一张联系全球的国际网络,获得“亚太私人博物馆理事”、“国际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成员”等国际殊荣。

作为"西行记"的重点项目,上海当代艺术馆将在纽约市中心建成一个全新的纽约当代艺术基金会与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通过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等艺术文化活动,在助力华人当代艺术新生力量成长的同时,也将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跨国艺术交流平台,为全球当代艺术的新生代打开更多新的可能。

继五度举办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后,上海当代艺术馆将在威尼斯打造融科技与艺术美学为一体的"江南艺术园林"。上海当代艺术馆将与威尼斯国际大学紧密合作,在圣塞尔沃洛岛建园。"艺术园林"将以中国江南园林的造园意趣与哲思为本,以新媒体数字艺术为媒,通过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与跨学科的主题展览,为两个同样依水而建的文明续写跨越时空的对话。

与英国的合作,是携手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邀请艺术家William Latham与孙文倩共同策展,牛津大学与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和中英两地艺术家共同参与,以黄浦江和泰晤士河等为创作基因,展开艺术、科技、金融之间的三方对话:尝试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将有机数据与无机编程相结合,生成独一无二的蛋白质艺术语言。运用编程、AI与数字艺术,探索科学与艺术间的化学反应。

XR艺术空间服务国内外艺术机构

此外,"科技+艺术"作为上海当代艺术馆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携手元象科技公司,用大模型和VR、XR等技术,共同丰富国内外博物馆消费内容,如在艺术展览中融入行浸式XR影院体验,让观众得以在虚实交融的艺术世界自由探索、互动。即将落地上海的MoCA XR艺术空间,也将成为跨学科的艺术实验场,探索科学与艺术的无限可能。

两部艺术电影登上国际舞台

在影像艺术领域,今年将会有两部由MoCA赞助的中国艺术电影陆续登上国际舞台。

王志斌导演的纪录电影《无声 有声》由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孙文倩担任制片人,历时三年拍摄,聚焦一群聋人高中生的成长之旅。影片在静与声的对照中,呈现主人公们如何在无声的世界里感知节奏、诠释音乐,通过舞蹈表达自我,赋予"无声"以别样的回响。

由沈仲旻导演的《上海女儿》通过女性细腻的视角,糅社会历史、⽣态主义与⼈类学的观察,诗意而奇幻地展现了一位上海女儿在西双版纳寻访父辈的旅程。影片在纪录与剧情之间游走,以影像实验的方式探索了叙事的边界。

未来,上海当代艺术馆将持续推进全球战略布局,深化国际合作,以“西行记”为支点,在纽约、威尼斯、伦敦等新兴阵地,打造更具创新性、包容性与前瞻性的艺术空间。以丰富的策展模式吸纳多元文明的交流共振,让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生长出更加丰沛的根系,进一步拓展当代艺术的无限可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汪浩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