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成熟的人,不会在意一时的得失
有书 2025-02-07 22:00

公元978年七夕,秋风习习,夜凉如水。

幽禁李煜的庭院内传出了阵阵丝竹声,打破了以往的沉寂。

原来,这天是李煜四十二岁生辰。

小周后命宫娥们载歌载舞,然而,在落寞的人眼中,热闹只会徒添悲伤。

酒至半酣,李煜仿佛梦回故国。

昔日繁华的回忆与今夜凄凉的晚景交织,令他百感交集。

李煜展卷泼墨,《虞美人》的上半阙跃然纸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有人说,他是“亡国之君”,懦弱无能。

也有人说,他是“千古词帝”,才高八斗。

作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究竟有怎样传奇的故事呢?

1

公元937年七夕,李煜生于南唐,是吴王李璟的第六子。

吴王酷爱文学,李煜受父亲影响,自幼通晓文墨,擅长书画,颇受长辈喜爱。

李煜七岁那年,父亲登基称帝,即南唐中主。

一场暗潮汹涌的“储位之争”就此拉开帷幕。

长兄李弘冀对皇位觊觎许久,他骁勇善战,本该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但父皇生性温和,对长子残暴的性格厌恶不已。

即位后,他竟立了叔父李景遂为皇太弟,还宣称“皇位要兄终弟及”。

此举无疑激起了李弘冀的胜负欲,他主动请命到前线杀敌建功,羽翼渐丰。

自始至终,李煜从未被当作继承者培养,奈何四位哥哥早夭,李煜又有“骈齿重瞳”的帝王相,总之,他被迫卷入了这场血腥之战。

李煜对争权夺位并无兴趣,反而整日醉心经籍,不问政事。

他将人生理想写入了《渔父》一词: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公元958年,叔父忌惮李弘冀在军中的威望,主动请辞,李弘冀如愿成了太子。

故事发展到这,本该皆大欢喜。

但李弘冀疑心太重,他担心叔父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竟然设计谋害了叔父。

事后,李弘冀常在深夜梦见叔父向他索命,不久便溘然长逝。

南唐的皇冠,就这样戏剧般地落到了李煜头上,成了他挣脱不掉的枷锁。

事情已成定局,李煜只能认命。

公元961年6月,二十五岁的李煜在金陵登基,史称“李后主”。

但这个皇位,不是那么好坐的。

原来,父皇在位时南征北伐,却因筹划不善,连吃败仗,南唐如今外强中干,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后周大臣赵匡胤自发动陈桥兵变后,建立宋朝,实力倍增。

宋军在各国边界屡屡挑衅,企图发起战争,一统天下。

面对内忧外患的大环境,李煜深知:一味地逞强,势必引来祸端。

与其盲目较劲,不如适当服软,择机而动。

2

清人郭麐评价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诚如他所言,李煜在治国理政方面远不及长兄,更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对手。

他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企图复兴社稷,无奈徒劳无功。

南唐不得不向北宋连年进贡,才能苟延残喘。

世人嘲讽他昏庸无能,唯有大周后理解他的隐忍和无奈。

大周后是宰相之女,美艳聪慧,能歌善舞,她十九岁入宫,与李煜结为琴瑟之好。

婚后,李煜写过无数首脍炙人口的词句,记录下两人如胶似漆的幸福时光。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李煜填词,周后谱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一日,大周后无意间在旧书中寻到了几篇《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兴奋不已。

这首曲子出自唐玄宗李隆基之手,已失传数百年。

大周后夜以继日地修改,直到将缺失部分一点点补全,天籁之音才得以重现。

良辰美景,佳人在侧。

李煜沉醉在轻歌曼舞中,翰墨抒怀。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遗憾的是,后来二皇子意外夭折,大周后难捱骨肉分离之痛,缠绵病榻,郁郁而终,年仅二十九岁。

亲人的离世,让李煜领悟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失控的政局,更让他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软弱。

自此之后,李煜形如枯槁,无心政事,只能将愁绪付诸于笔端,寻求些许慰藉。

桃李依稀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国不可一日无后,丧妻四年后,李煜将大周后的妹妹立为“小周后”。

而命运正将他们推向灭亡之路。

3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以祭天为由,派使者传李煜入汴京。

接诏,意味着将南唐江山拱手让人;拒绝,预示着兵戎相见,背水一战。

自登基之日起,李煜就一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多年来,他拼命讨好宋朝,以保江山稳固,不承想,却助长了宋太祖的贪婪,对南唐一再冒犯。

李煜托病,扬言称:“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如果贵朝还看不到我的诚意,那就只能战场上见了。

宋太祖听闻李煜不从,派出精兵十万,讨伐南唐。

李煜以绵薄国力奋力抵抗,双方激战一年之久,均损失惨重。

李煜登高远眺,见城中哀嚎遍野,城外血流成河,动了恻隐之心。

宋兵久经沙场,南唐寡不敌众,如若殊死抗争,只怕会伤及更多无辜的生灵。

受降,或许还能给百姓留下一条生路。

选择认怂,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公元975年11月,李煜肉袒出降,宣告南唐灭亡。

随后,他被押上宋朝官船,与故国挥泪永别。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在受降仪式上,宋太祖封李煜“违命侯”,借以羞辱他屡召不降。

其弟宋太宗继位后,更是对李煜进行精神折磨。

李煜被囚禁三年之久,却从未寻死。

这时候,诗词成为他抚慰心灵的良药,帮他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夜。

人一旦知道为何而活,便不惧人心险恶,世事苍凉。

李煜在文学创作方面登峰造极。

他以血为墨,向人间发出了最动情的呐喊。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一首首经典词作很快在文人雅士间流传开来,同时,也引起了宋太宗的怒火和杀心。

在四十二岁生辰这日,一壶御赐的毒酒被送到李煜手上。

生死有命,他仿佛早已料到这天迟早会来。

李煜平静地濡墨运笔,写完《虞美人》下半阙后,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代悲情的帝王,终于摆脱掉了皮囊的桎梏,在文学殿堂中觅到了归宿。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李煜: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李煜的一生,难逃一个“愁”字,却胜在一个“怂”字。

历经磨难,永怀赤子之心;尝尽悲喜,用才华为自己加冕。

活着,不过是一次极致的体验。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在意一时的得失与成败。

人生路漫漫,要用力成长,用心去爱。

让得了步,低得下头,才能顺利抵达心中的彼岸。

参考资料:

陆游《南唐书》

欧阳修《新五代史》

王铚《默记》

作者:有书克娜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仍有实力的后周宗室,为何不能有效地反扑
历史学堂君 2025-01-11
历史|谁是真正的大宋皇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31
历史|谁是真正的大宋皇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31
历史|南唐某年的第一场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0
赏读|鲁智深是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对谈|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其实最见历史深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赏读|一不小心成为太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8
赏读|一段王朝的家国梦 一个君王的几多愁——读《李煜:南唐家国四十年》有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