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迎来绿色水经济投资发展热潮 全省储备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
南方日报 2025-01-28 09:03

水上运动赛事接连不断,水系旅游蓬勃发展,水美乡村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近年来,随着广东治水成效不断显现,以水为载体的绿色水经济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广东实现绿色发展的一大亮点。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提到“发展水经济”。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评价和市场化开发,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发展水经济。

发展水经济是近年广东多地推进探索的一条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近日,由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举办的水经济座谈会在江门鹤山市召开,会议总结了省级试点建设成效,交流先进经验做法,探讨水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

社会投资成水经济发展主力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水经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基于全省长期治水取得丰硕成果、鼓励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而作出的决策部署。

记者从省河长制办公室获悉,自广东水经济试点建设以来,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已有13宗项目投入运营,试点建设期内新增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500个,2024年度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

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共开展市级试点项目68宗、县级试点项目31宗,谋划储备项目270宗,综合省、市级试点和储备项目,全省范围内已谋划储备了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广东迎来绿色水经济投资发展热潮。

据悉,省级试点建设37.3亿元投资中,社会投资33.2亿元,占比近90%。近1000亿元投资的储备项目也以民企投资为主。各地在发挥好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水经济发展中,水利自身造血能力明显增强。

广东发展水经济具有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广阔的先天优势。近年来,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广东开展了“清四乱”“五清”专项整治行动、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常态化开展水塘河道清淤,河湖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载体。

把水治好了,还要把水管好,更要把水用好,使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广东各地依托良好江河湖库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水经济试点,积极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水经济业态百花齐放,蓬勃生长。

如广州南沙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水上运动赛事基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北江沿线,相关企业完善游轮游艇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精品航线,推动水系旅游及其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整合了水陆资源,大力推进旅游客运码头、综合交通码头整治等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北江夜游航线,利用滨水区域建设‘旅游+商业+文化’的特色夜游休闲空间。”清远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徐磊介绍。

一些地方则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我们充分利用万里碧道、中小河流治理、水美乡村等建设成果,深度融合潮汕民俗文化,推出‘非遗+旅游’等主题活动,全方位、全时段、全要素、全岸线打造水乡旅游网红打卡点,持续擦亮南溪水乡游金字招牌。”揭阳市普宁市南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伟庆告诉记者,水经济试点项目为当地直接提供180个就业岗位,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增收超3万元。

依托优质水岸资源,推动发展滨水休闲康养产业,也成为发展水经济的热门方向。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门鹤山市源林生态乐园水经济项目投资人关杰初介绍,源林生态乐园项目围绕青年水库,已完成林相改造超8000亩,新种植油茶3500多亩,同时推进商业街、乡村振兴馆等设施建设,乐园预计在2025年内全面开放运营。

多方合作“点水成金”

“我们发现在水经济试点,好山好水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企业要创造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收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价值,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陈仁著表示,广东发展水经济使发展与保护两项工作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有效实现了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座谈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参会代表建议,可以谋划符合EOD模式申报条件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经济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参会代表提出,要着力于不断完善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水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内河游轮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省体育局参会代表则表示要推动建设一批码头、水上运动基地等便民设施,引导各地积极开展龙舟赛、桨板赛等特色水上运动赛事,以水上运动为媒介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更多精品赛事聚人气、促消费,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有专家表示,广东绿色水经济处于从起步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成熟的协同合作机制,使得在发展水经济的过程中容易对水安全、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水经济项目建设要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及防洪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妥推进,要科学选址,要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同时要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监管,确保水经济活动严格遵守防洪、供水、航运、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湖长制研究院副院长魏俊彪表示。

同时,推动全省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全面获取政策法规及行业发展红利,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水经济项目落地实施。

对此,陈仁著表示,下一步,省河长办将加快编制水经济发展规划或工作方案,探索推进水经济统计制度建设,出台《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统筹协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推动水经济项目、产业落地实施。同时,推动成立水经济促进会,建立起业界沟通、资源共享、政企交流的桥梁平台,推进行业自律监管与服务,推动形成市场与政府合力,促进水经济各行业有序、有效发展。

文/李赫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京朝阳将打造“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6
总投资超五千亿元,国家电投全面启动200余个能源项目建设
澎湃新闻 2024-05-01
广东代表委员献策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进一步擦亮 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解放日报 2024-03-08
总投资226.6亿元 密云区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广东首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介活动举办 52个项目现场签约 总金额逾1400亿
南方都市报 2023-12-14
我国最大商业地下石油储备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近30亿元
澎湃新闻 2023-12-10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将打造国际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2
全国38条治水经验 广州“贡献”14条
广州日报 2023-08-18
最新评论